《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8 00:47:54

茅檐竹阁枕回溪,柳外平桥拍水低。

在藻白鱼知鹭下,穿林黄雀觉蝉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茅檐竹阁枕回溪,
柳外平桥拍水低。
在藻白鱼知鹭下,
穿林黄雀觉蝉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四季景象:茅屋和竹阁倚靠在蜿蜒的溪水旁,柳树外的平桥轻轻拍打着水面。水草中,白色的鱼儿在游动,知道有鹭鸟飞下来;在树林深处,黄雀穿梭,听见蝉鸣的声音。

注释

  • 茅檐:指用茅草搭建的屋檐。
  • 竹阁:用竹子建造的小阁楼。
  • 回溪:蜿蜒的溪水。
  • 拍水低:形容桥轻轻拍打水面的情景,意指水面很低。
  • 藻白鱼:指水草间的白色鱼儿。
  • 知鹭下:鹭鸟飞下来,鱼儿感知到。
  • 穿林黄雀:指在树林中穿梭的黄雀。
  • 觉蝉嘶:听到蝉鸣声。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这与宋代文人追求的隐逸生活理念相契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大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经济变迁之际,文人们常常借助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自然场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开头两句通过“茅檐竹阁”与“回溪”勾勒出一幅田园图,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柳外平桥拍水低”更是将场景推向了高潮,平桥与水面的互动,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描绘的生物——“藻白鱼”和“鹭”,以及“黄雀”和“蝉”,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与自然的和谐。尤其是“在藻白鱼知鹭下”,体现出自然界中动物之间微妙的感知与联结,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以宁静与和谐的感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茅檐竹阁枕回溪”:描绘出一幅田园画,茅屋与竹阁依偎在溪边,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柳外平桥拍水低”:平桥轻轻拍打着水面,水位低,给人一种温柔、宁静的感觉。
  • “在藻白鱼知鹭下”:鱼在水草中游动,感知到鹭鸟的降落,展现了自然界的灵动与生命的智慧。
  • “穿林黄雀觉蝉嘶”:黄雀在树林中穿行,听到蝉鸣,生动地描绘出夏日的景象,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的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鱼儿感知鹭鸟的降落,赋予动物以人的感知能力,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茅檐竹阁”与“柳外平桥”,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与和谐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宁静、美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檐:象征朴素与自然。
  • 竹阁:代表隐逸与宁静的生活。
  • 溪水:流动的时间与生命的象征。
  • 白鱼、鹭、黄雀、蝉:生动的自然生命,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茅檐竹阁”代表什么样的场景?
    • A. 城市繁华
    • B. 田园宁静
    • C. 战争景象
    • D. 荒山野岭
  2. “柳外平桥拍水低”中“拍水”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急促
    • B. 温柔
    • C. 激烈
    • D. 沮丧
  3. 诗中提到的“黄雀觉蝉嘶”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答案

  1. B. 田园宁静
  2. B. 温柔
  3. B. 夏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田园生活的追求,但更强调个人的隐逸与内心的平和。而潘大临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与生动的生命感受,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