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王判官同提点坑冶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地虽不爱宝,利在与民共。
务国不务民,傥有安得用。
孟氏美王囿,其说久已诵。
聊此陈薄言,忉怛不能重。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虽然不在乎宝贵的资源,但它的利益却在于与百姓共享。
如果只注重国家而忽视百姓,难道还能有什么好处可言?
孟子的美好言论早已被传颂,我只是想简单地表达一下这些浅显的道理,
却因言辞不足而感到惶恐不安。
注释:
- 地:这里指土地或国家。
- 不爱宝:不在乎宝贵的东西。
- 务国不务民:专注于国家事务而不关心人民的生活。
- 傥:如果。
- 孟氏:指孟子,强调其言论的智慧。
- 美王囿:指孟子赞美的王道,理想的政治状态。
- 陈薄言:表达简单的言辞。
- 忉怛:惶恐不安、忧虑。
典故解析:
- 孟氏美王囿:出自《孟子》,孟子提倡“仁政”理念,即以民为本,重视民生,强调国家的富强应与人民的幸福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青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咏怀,诗风清新脱俗,融入了深厚的道德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与王判官友谊的时刻,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切,以及对王判官即将出任职务的寄托与希望,强调政治应以民生为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与民众关系的深刻思考,揭示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以民为本。开篇通过“地虽不爱宝”一语,强调了财富和资源的相对价值,而真正的财富在于人民的快乐和安定。作者用“务国不务民”警示当权者,强调忽略百姓的后果,显示出他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后两句提及孟子的政治理念,引入历史典范,显示出古代圣贤的智慧。整首诗的情感真挚,充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与理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地虽不爱宝:土地并不在乎金银财宝。
- 利在与民共:真正的利益在于与人民共享。
- 务国不务民:如果只专注于国家而忽视人民。
- 傥有安得用:那么国家能有什么实用之处?
- 孟氏美王囿:提及孟子赞美的理想国。
- 聊此陈薄言:我只是简单表达这些道理。
- 忉怛不能重:却因言辞平淡而感到不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地虽不爱宝,利在与民共”,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土地”与“财富”的对比,揭示了思想深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治国应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出诗人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土地:象征国家与人民的根基。
- 宝:象征财富,代表社会的物质追求。
- 孟子:象征理想的政治理念,代表智慧的引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强调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A) 以国为重 B) 以民为重 C) 以财为重 -
“忉怛”一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担忧 C) 平静 -
诗中提到的“孟氏”是指谁?
A) 孟子 B) 孟尝君 C) 孟氏家族
答案:
- B) 以民为重
- B) 担忧
- A) 孟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以自然和人文关怀为主题的诗歌。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对人情的关注。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的诗作:两者都重视自然与人文情感,但梅尧臣更偏向政治关怀,而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分析。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提供古诗的解读与欣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