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
时间: 2025-01-04 07:54:4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资政王侍郎南京留守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百世兴王地,乘时已建都。
离宫万户寄,京邑四方模。
尹以名臣择,朝仍宿哲俞。
果资卿属重,将俾国人苏。
迎饯车交辙,奔驰士结途。
许嗟人惠夺,宋迟德恩敷。
日月天闱近,山河地势趋。
压城隋柳密,开苑汉池枯。
文物希前代,讴歌得大儒。
邹枚迹虽古,宾从岂今无。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兴旺了几百年,正好赶上了建都的时机。离宫外有万户人家寄居,京城的形态仿佛是四方的模样。选择名臣来治理,朝廷依旧宿有哲人。果然,能依靠你这样的重臣,将使国人得到安宁。在迎送的车辙交错处,奔驰的士人相交而行。可惜人们感慨于恩惠的丧失,宋朝的恩德却显得迟缓而分散。日月在天上逐渐靠近,山河的走势也日渐趋向。城中隋朝的柳树茂密,汉朝的池塘则干枯了。文化文物已不如前代,能歌颂的也只有那些大儒。虽然邹枚的足迹已是古老,然而宾客的聚集又何曾断绝?
注释:
- 百世:指几百年,强调历史的悠久。
- 兴王地:指有利于建立王朝的地方。
- 离宫:指皇帝的离宫,离开京城的宫殿。
- 京邑:指京城,城市的中心。
- 尹:指治理者,名臣。
- 哲俞:指有智慧的人。
- 果资卿属重:果真依赖于你的重臣。
- 迎饯:欢迎送别。
- 许嗟:可惜感叹。
- 文物希前代:文化和文物不如以前的繁荣。
典故解析:
- 隋朝和汉朝:诗中提到的两个历史时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衰落。
- 邹枚:指邹忌、枚乘等古代文人,暗示了文人才子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倡导诗歌的清新和自然。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梅尧臣担任南京留守时期,反映了他对国家政事的关心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兴王地”为引,抒发了对国家治理和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背景,反映出他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压城隋柳密,开苑汉池枯”之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隐喻了历史的更替与文化的消亡,展现出一种苍凉的历史感。诗中对名臣的推崇与对士人的期待,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渴望,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整体来看,梅尧臣的这首诗不仅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更透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怀,期待着国家的复兴与文化的重生。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希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政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世兴王地:强调这片土地的历史悠久,适合王朝的兴起。
- 乘时已建都:表明在适宜的时机已建立都城,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 离宫万户寄:描绘离宫周围万户人家的景象,反映皇权的广泛影响。
- 京邑四方模:京城的形态如同四方,展现出繁华的景象。
- 尹以名臣择:选择有才能的大臣来治理国家。
- 朝仍宿哲俞:朝廷依旧有智慧之士。
- 果资卿属重:诗人寄希望于重臣能为国家带来安宁。
- 迎饯车交辙:迎送的车辙交错,反映士人之间的互动。
- 许嗟人惠夺:感慨人们对恩惠的失去。
- 宋迟德恩敷:反映了对时局的无奈,国家的恩德似乎显得迟缓。
- 日月天闱近:日月的变化象征着历史的流逝。
- 山河地势趋:自然地理的变化也在暗示着人事的变迁。
- 压城隋柳密:隋朝的柳树茂密,暗示着历史的痕迹。
- 开苑汉池枯:汉朝的池塘已枯,象征着文化的衰败。
- 文物希前代:文化和文物不如前代的繁荣。
- 讴歌得大儒:只有大儒仍能被歌颂。
- 邹枚迹虽古:提及古代文人的成就,强调文化的延续。
- 宾从岂今无:质疑如今的文化交流是否仍然存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迎饯车交辙,奔驰士结途”,形成了优美的对称结构。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描绘社会状态,象征历史的更替。
- 排比:句式的重复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心、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沧桑。
- 池:代表着文化的丰盈和衰退。
- 文物:反映了文化的传承与衰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隋柳密”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沧桑
- C) 安宁
- D) 文化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个人情感
- B) 国家治理和历史文化
- C) 自然景观
- D) 个人理想
答案:
- C) 梅尧臣
- B) 沧桑
- B) 国家治理和历史文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同样反映历史的沉重感和对国家的忧虑。
- 《夜泊牛津》 李白: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杜甫:两者都关注国家与历史,但梅尧臣的风格更为温和、内敛,而杜甫则更显悲壮与愤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梅尧臣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