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水刷土骨,峭瘦如老石。虚沙归岛屿,寒浪漱窍隙。下过白鱼尾,上有苍獭迹。平岗自相连,野箨鸣风栎。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水流冲刷着土地,显得干瘪如同老石头。沙子在空旷的地方聚集成岛屿,寒冷的波浪冲刷着岩石的缝隙。水流经过的地方有白鱼的尾巴,上面则留下了苍鹭的足迹。平坦的岗地彼此连绵,野生的箨子在风中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刷土骨:指水流冲刷土地,露出干枯的泥土。
- 峭瘦:形容干枯的样子,像老石头一样瘦削。
- 虚沙:空旷处的沙子。
- 归岛屿:沙子聚集形成小岛。
- 漱窍隙:波浪在岩石的缝隙中冲涮的声音。
- 白鱼尾:白色鱼类的尾巴。
- 苍獭:指苍鹭,一种水鸟。
- 平岗:平坦的高地。
- 野箨:指野生的箨子,类似植物的果实。
- 鸣风栎:风吹过时发出的声音,栎树的声音。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和咏物诗闻名,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淮岸》是梅尧臣在秋天时游历淮河岸边所作,描绘了秋天水乡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气息。此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传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淮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水乡的自然风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的开头“秋水刷土骨”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秋水的清冷与土地的干枯,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清凉的秋天。接着,诗人描绘了“虚沙归岛屿”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中沙子聚集的奇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寒浪漱窍隙”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使人仿佛听到了水流冲刷的声响。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下过白鱼尾,上有苍獭迹”描绘了水面生物的活动,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又隐含了生命的短暂。“平岗自相连,野箨鸣风栎”最后一句,表达了自然的和谐美,风声和植物的互动让整个景象生动而富有诗意。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感悟生命的无常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水刷土骨:秋天的水流冲刷着土地,露出干枯的泥土,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 峭瘦如老石:水流带走了生机,土地显得枯瘦,体现时间的无情。
- 虚沙归岛屿:沙子在空旷处聚集成小岛,描绘出孤独和静谧的环境。
- 寒浪漱窍隙:寒冷的波浪冲刷岩石的缝隙,带来声音的动感。
- 下过白鱼尾:水流经过的地方有白鱼的尾巴,生动地描绘了水中生物的存在。
- 上有苍獭迹:苍鹭的足迹,表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 平岗自相连:宽广的平坦岗地彼此连绵,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野箨鸣风栎:风吹过野生植物,发出声响,表现出自然的动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水比作“刷土骨”,形象地表达了秋天的特征。
- 拟人:通过“鸣风栎”展现自然的声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间的结构和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水乡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土骨:代表生命的枯竭与无常。
- 沙岛:寓意孤独和静谧。
- 寒浪:象征冷清和孤独的情感。
- 白鱼尾、苍獭迹:象征生命的存在与自然活力。
- 平岗:和谐与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淮岸》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梅尧臣
- D. 杜甫
-
诗中“寒浪漱窍隙”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寂静
- B. 活力
- C. 动感
- D. 哀伤
-
“虚沙归岛屿”中的“虚沙”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沙
- B. 空旷地方的沙
- C. 人工沙
- D. 细沙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加注重静谧的氛围和内心的宁静。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表现了与友人相聚的温暖与自然的和谐美,风格略显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