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将成》
时间: 2025-01-19 17:47: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庾郎十饭九不肉,家无斗储饭不足。
穷儿朝来忽乍富,墙下千罂俱有粟。
只今锦烂花争妍,想见云翻釜初熟。
一饮醍醐生玉池,再饮沆瀣充朝饥。
味虽似淡中实美,暖能扶老甘归脾。
黄粱岁割一万斛,谩饲谷伯如猪肥。
君不见蛾眉仙人家海涯,自种紫芋羹蹲鸱。
尚说人间无此味,天酥酡固不可知。
愿借东坡玉糁句,题作此窗罂粟诗。
白话文翻译
庾郎十次吃饭,九次没有肉,家中没有储存的大米,饭也不够。
穷孩子今天早上突然富有,墙下的罂粟全都结满了谷物。
如今锦绣的花争相开放,想必看到云彩翻滚,锅里的米饭已经熟了。
喝一口醍醐,仿佛在生玉池,再喝一口沆瀣,早晨的饥饿也得以充饥。
味道虽然看似淡而无味,其实内含真实的美,温暖的食物能滋养年迈的身体。
黄粱的收成一年能割一万斛,白白喂养那些如猪般肥胖的谷伯。
你难道没有见到蛾眉仙人家在海边,自种紫芋做羹,蹲在鸱鸮的旁边?
还说人间没有这种美味,天上的酥酡固然不可知。
我愿借东坡的“玉糁”句,来题作这窗前的罂粟诗。
注释
- 庾郎: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典故中常用以指代贫困的诗人。
- 斗储:指储存粮食的斗,斗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 穷儿:指贫困的孩子,意指生活困苦。
- 千罂俱有粟:墙下的罂粟(罂粟是指一种植物,古时常用其种子)都结满了谷物,象征富足。
- 醍醐:一种乳制品,喻指美味的食物。
- 沆瀣:指水中的杂质,这里比喻为一种饮品。
- 黄粱:指黄粱米,象征丰收。
- 谷伯:指谷物的管理者,这里可能是调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宋代一个社会动荡、物质匮乏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贫富差距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罂粟将成》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生活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通过对比,诗人在开篇便揭示了贫困的现实:庾郎十饭九不肉,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接着,穷孩子的富有瞬间扭转了这一现实,墙下的罂粟象征着希望与富足。诗中对食物的描绘,如醍醐和沆瀣,传递了温暖与滋养的情感,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用典故,提到蛾眉仙人的紫芋羹,表现了人间美味的稀缺与珍贵。最后,诗人希望用东坡的句子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庾郎十饭九不肉:以庾郎为引,揭示生活困苦。
- 穷儿朝来忽乍富:通过反转,展现突如其来的富裕。
- 墙下千罂俱有粟:比喻丰收的景象,象征希望与富饶。
- 只今锦烂花争妍: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渲染丰收的氛围。
- 一饮醍醐生玉池:比喻食物的美味与滋养。
- 味虽似淡中实美:强调美食的真实内涵。
- 黄粱岁割一万斛:寓意丰收的期待。
- 谩饲谷伯如猪肥:讽刺对物质的盲目追求。
- 君不见蛾眉仙人家海涯:借古人来表达对美味的渴望。
- 尚说人间无此味:感慨人间美味的稀缺。
- 愿借东坡玉糁句:希望通过他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形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贫富差距的思考,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美味与丰收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罂粟:象征丰收与希望。
- 醍醐、沆瀣:代表美味与滋养,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蛾眉仙人:引申出对人间美味的渴望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庾郎十饭九不肉,指的是哪个诗人的生活状态?
- A. 贫困
- B. 富裕
- C. 中等
- D. 不详
-
诗中提到的“千罂俱有粟”意指什么?
- A. 贫困
- B. 富饶
- C. 平常
- D. 荒凉
-
蛾眉仙人家海涯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美味
- C. 名声
- D. 权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乡愁的思念,描绘了简单而深刻的情感。
- 《春晓》孟浩然:展现自然之美与生活的宁静,传递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罂粟将成》与《春晓》的比较: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但《罂粟将成》更侧重于生活的艰辛与转变,而《春晓》则更注重于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周紫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