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夔州李约斋灯宵》

时间: 2025-01-01 14:24:20

蚕丛今岁看灯宵,可人只有峡中州。

白帝纶巾隐敌国,胜势蜀尾连吴头。

竹枝歌舞喧城市,春声泛鸥腊浮蚁。

府主山村耕稼心,挈客衔杯聊尔尔。

咿哑蛮唱杂隆冬,老者前导幼者从。

不贪嬉惰乐游治,只记时序还桑农。

村村蓑笠儿童队,桑上鸡声花底吠。

春归野烧雪初融,日上高峰寒早退。

生意著人人莫知,但见绿草生清凄。

雪戍坐敛荆江北,月华静照峨眉西。

此意洪濛不可道,张皇恐被人风恼。

酒浇象澦石无言,春不生荣冬不槁。

穿花燕曲弄繁弦,来寻故壘堂前。

呢喃似与游人语,今宵行乐宁徒然。

得贤千里只须一,大公方雨无他术。

厚地不填无底谷,万流岂涨沧溟溢。

我谈此语费形容,有似樵声个个同。

野蚕作蚕自缠缚,拈弄轻丝大巧中。

君不见邻女效颦人爱少,万目睽睽分丑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夔州李约斋灯宵
作者: 阳枋 〔宋代〕

蚕丛今岁看灯宵,可人只有峡中州。
白帝纶巾隐敌国,胜势蜀尾连吴头。
竹枝歌舞喧城市,春声泛鸥腊浮蚁。
府主山村耕稼心,挈客衔杯聊尔尔。
咿哑蛮唱杂隆冬,老者前导幼者从。
不贪嬉惰乐游治,只记时序还桑农。
村村蓑笠儿童队,桑上鸡声花底吠。
春归野烧雪初融,日上高峰寒早退。
生意著人人莫知,但见绿草生清凄。
雪戍坐敛荆江北,月华静照峨眉西。
此意洪濛不可道,张皇恐被人风恼。
酒浇象澦石无言,春不生荣冬不槁。
穿花燕曲弄繁弦,来寻故壘堂前。
呢喃似与游人语,今宵行乐宁徒然。
得贤千里只须一,大公方雨无他术。
厚地不填无底谷,万流岂涨沧溟溢。
我谈此语费形容,有似樵声个个同。
野蚕作蚕自缠缚,拈弄轻丝大巧中。
君不见邻女效颦人爱少,万目睽睽分丑好。

白话文翻译

今年在蚕丛观赏灯会,只有我一人留在峡中州。
白帝山的绣巾隐匿在敌国,蜀地的胜势连着吴头。
城市中竹枝歌舞声喧闹,春天的声响传来鸥鸟的叫声和腊月的蚂蚁。
山村的府主心系耕作,和客人举杯闲聊。
蛮族的歌声杂乱,老者引导着幼儿同行。
不贪图嬉乐与懒散,只记得时序回归到桑农的生活。
村里村外,穿着蓑衣的孩子们成群,桑树上鸡鸣声声,花下狗吠连连。
春天归来,野烧过的雪刚刚融化,太阳在高峰上升起,寒气渐退。
生意的兴衰无人知晓,只见绿草生长愈加清新。
雪戍坐落在荆江北岸,月光静静地照耀着峨眉山的西边。
这意境深远难以言表,惶恐不安怕被风声打扰。
酒浇灌着象澦石般的沉默,春天不生荣华,冬天不凋零。
穿花燕子曲弄着繁弦,来寻故垒堂前的情景。
呢喃细语似与游人交谈,今夜的快乐难以徒然。
得贤人千里只需一位,大公正直如雨般无他法。
厚土不填无底谷,万流岂能涨满沧海?
我谈论这些话费尽形容,犹如樵夫的声音个个相似。
野蚕自缠自缚,轻丝间展现出大巧。

注释

  • 蚕丛:指蚕丛山,位于夔州附近,象征着农耕文化和乡土气息。
  • 白帝:白帝城是古代蜀地的一个地名,寓意隐秘与权力的象征。
  • 竹枝歌舞:民间歌舞活动,表现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 府主:指地方的官吏或主事者,关注民生。
  • 咿哑蛮唱:形容蛮族的歌声,带有一种异域风情。
  • 今宵行乐宁徒然:今夜的欢乐是否真有意义,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人文情怀,风格质朴,兼具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灯会之夜,描绘了在夔州的节日气氛与乡村生活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夔州李约斋灯宵》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灯会的热闹场面,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描写灯会的情景,白帝山的隐秘、竹枝歌舞的热闹、蛮族的歌声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一种和谐而富有活力的乡村生活。诗人利用对比和细腻的描写,使得热闹的节日与平淡的农事生活形成强烈对照,突显出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与珍惜。

在后半部分,诗人则对生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强调“只记时序还桑农”,这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同时,诗中提到“春不生荣冬不槁”,表现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理解,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冬天的沉寂,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将灯会的欢愉与乡村生活的宁静结合在一起,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乡土情怀的追求,体现了宋代诗歌注重生活细节与人文关怀的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蚕丛今岁看灯宵:今年在蚕丛观赏灯会,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期待。
  2. 可人只有峡中州:只有我一人留在峡中的州,体现出孤独感。
  3. 白帝纶巾隐敌国:白帝山的隐秘与权力的象征,暗示着国与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4. 胜势蜀尾连吴头:蜀国的胜势延续至吴国,表现出历史的延续性。
  5. 竹枝歌舞喧城市:描写城市中歌舞的热闹景象,营造出节日气氛。
  6. 春声泛鸥腊浮蚁:春天的声音与自然的生机,画面生动。
  7. 府主山村耕稼心:地方官员关注民生,反映出对农业的重视。
  8. 挈客衔杯聊尔尔:与客人举杯闲聊,描绘出人际关系的温馨。
  9. 咿哑蛮唱杂隆冬:蛮族的歌声与冬季的寒冷形成对比,增添了异域色彩。
  10. 老者前导幼者从:老者引导幼者,表现出代际传承与关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酒浇象澦石无言”,比喻酒的沉默,寓意深远。
  • 拟人:如“春不生荣冬不槁”,赋予春冬以生命,体现自然规律。
  • 对仗:整首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尊重与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反映出对节日欢愉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丛:象征着农耕与传统文化。
  • 白帝:象征着权力与历史的延续。
  • 竹枝:象征着民间艺术与生活的乐趣。
  • 春声: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帝”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湖北
    • C. 贵州
    • D. 江西
  2. 诗人在灯会中体验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孤独
    • B. 快乐
    • C. 忧伤
    • D. 惊讶
  3. 诗中提到的“咿哑蛮唱”主要是指什么?

    • A. 农民的歌声
    • B. 蛮族的歌声
    • C. 小孩的歌声
    • D. 老人的歌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与历史的沉思。
  • 《春晓》:孟浩然的作品,表现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的对比:两者都是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多的是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结合了节日的欢愉与生活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诗句

蚕丛今岁看灯宵,可人只有峡中州。下一句是什么

白帝纶巾隐敌国,胜势蜀尾连吴头。上一句是什么

白帝纶巾隐敌国,胜势蜀尾连吴头。下一句是什么

竹枝歌舞喧城市,春声泛鸥腊浮蚁。上一句是什么

竹枝歌舞喧城市,春声泛鸥腊浮蚁。下一句是什么

府主山村耕稼心,挈客衔杯聊尔尔。上一句是什么

府主山村耕稼心,挈客衔杯聊尔尔。下一句是什么

咿哑蛮唱杂隆冬,老者前导幼者从。上一句是什么

咿哑蛮唱杂隆冬,老者前导幼者从。下一句是什么

不贪嬉惰乐游治,只记时序还桑农。上一句是什么

不贪嬉惰乐游治,只记时序还桑农。下一句是什么

村村蓑笠儿童队,桑上鸡声花底吠。上一句是什么

村村蓑笠儿童队,桑上鸡声花底吠。下一句是什么

春归野烧雪初融,日上高峰寒早退。上一句是什么

春归野烧雪初融,日上高峰寒早退。下一句是什么

生意著人人莫知,但见绿草生清凄。上一句是什么

生意著人人莫知,但见绿草生清凄。下一句是什么

雪戍坐敛荆江北,月华静照峨眉西。上一句是什么

蚕丛今岁看灯宵,下一句是什么

可人只有峡中州。上一句是什么

可人只有峡中州。下一句是什么

白帝纶巾隐敌国,上一句是什么

白帝纶巾隐敌国,下一句是什么

胜势蜀尾连吴头。上一句是什么

胜势蜀尾连吴头。下一句是什么

竹枝歌舞喧城市,上一句是什么

竹枝歌舞喧城市,下一句是什么

春声泛鸥腊浮蚁。上一句是什么

春声泛鸥腊浮蚁。下一句是什么

府主山村耕稼心,上一句是什么

府主山村耕稼心,下一句是什么

挈客衔杯聊尔尔。上一句是什么

挈客衔杯聊尔尔。下一句是什么

咿哑蛮唱杂隆冬,上一句是什么

咿哑蛮唱杂隆冬,下一句是什么

老者前导幼者从。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