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浅见论成败,先几烛是非。
端倪还眇眇,勋绩自巍巍。
学僻门常掩,诗枯毫懒挥。
何时住岩下,质问此心微。
白话文翻译:
我对成败的看法肤浅,只能在旁边点拨几句是非。
事情的端倪依然模糊,功勋与业绩却是巍峨壮丽。
学习的门径常常被遮掩,写诗的热情渐渐枯竭。
什么时候我能在山岩下驻足,向自己内心深处发问呢?
注释:
- 浅见:肤浅的见解。
- 几烛是非:指对是非的讨论或判断。
- 端倪:事物的迹象或线索。
- 眇眇:微小、模糊的样子。
- 勋绩:功勋和业绩。
- 学僻门:学习的门径或途径,常指不常见或偏僻的学问。
- 毫懒挥:写作的意愿和力量减弱。
- 岩下:山岩的下方,象征隐逸或静谧的环境。
- 质问:深入询问,反思内心。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岩下”可理解为诗人隐逸生活的一种象征,表达对内心的探索和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阳枋,字子方,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风格多以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与学术沉寂之时,诗人通过反思自身的学习和成就,表达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成就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首句“浅见论成败”直接指出了作者的自我认知,承认自己在论及成败时的局限性。接下来的“端倪还眇眇”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在对待功勋和业绩的态度上,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对自身的渺小感到无奈。
诗的中间部分“学僻门常掩,诗枯毫懒挥”反映出一种对学术和创作的无力感,似乎在表达对当下状况的不满与失落。最后两句则带有一种向内心发问的哲思,充满了对自我的探索与反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哲理的深度,也有个人情感的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浅见论成败:表达了诗人对成败的肤浅理解。
- 先几烛是非:指在成败面前,自己只能点拨一些表面的看法。
- 端倪还眇眇:事情的真相仍然模糊不清。
- 勋绩自巍巍:对历史功勋的尊重,显示出成就的高大。
- 学僻门常掩:学习的路径常常被遮蔽,表达出对知识获取的艰难。
- 诗枯毫懒挥:写作的热情减退,创作意愿淡薄。
- 何时住岩下:渴望能在宁静的环境中思考。
- 质问此心微:想要深入审视自己内心的微小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几烛是非”比喻对成败的肤浅理解。
- 对仗:“勋绩自巍巍,学僻门常掩”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何时住岩下”通过反问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自我反省和对知识与成就的思考,传达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成败:象征人生的得失与选择。
- 岩下:象征宁静与思索的环境。
- 心微:指内心深处的微小情感,反映出个体的脆弱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浅见”的意思是? A. 深刻见解
B. 肤浅见解
C. 明确观点
D. 模糊思路 -
诗中的“岩下”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宁静
C. 嘈杂
D. 忧伤 -
诗中提到的“勋绩”指的是? A. 个人的成就
B. 国家荣誉
C. 社会地位
D. 学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反思人生意义和个人成就方面有相似之处,但阳枋的表达更倾向于内心的自省,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心声。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