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提举喜雨》

时间: 2025-01-01 15:18:52

周家重谷业陈王,天亦哀民求此方。

一雨如倾过众望,三登可卜见时昌。

固知福地长无歉,尤喜炎天预借凉。

耆老首为乡曲贺,唾成珠玉巧於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家重谷业陈王,天亦哀民求此方。
一雨如倾过众望,三登可卜见时昌。
固知福地长无歉,尤喜炎天预借凉。
耆老首为乡曲贺,唾成珠玉巧於装。

白话文翻译:

周家的谷物丰收,陈提举(陈王)也因而欣喜,天也为百姓的期望而感到悲哀,渴望降雨。一场大雨如倾盆而下,超出了大家的期待,三次登高可以占卜看到时局的昌盛。知道这个福地总是不会缺少丰收的歉意,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能够借来一丝清凉。乡里的耆老们首先为乡曲庆贺,口水都能化为珍珠玉石,巧妙地装饰着。

注释:

  • 重谷业:重视谷物的生产。
  • 陈提举:指陈王,可能是指某位官员,负责地方事务。
  • 一雨如倾:形容雨下得很大,像倾倒一样。
  • 三登可卜:三次登高可以占卜未来的丰收。
  • 福地:指得天独厚的地方,常常有好的收成。
  • 耆老:年长的人,通常指村里的长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其作品多与自然、民生相关,关注百姓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渴望雨水的时期,农民对丰收的期盼与对天气的祈求交织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水对农民的重要性,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丰收的渴望。开篇提到“周家重谷业”,不仅反映了农田的丰收,也暗示了社会的繁荣。接着“天亦哀民求此方”,表现出诗人对民生的关心,传达出一种天人感应的思想:自然对人类命运的影响。紧接着“一雨如倾过众望”,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这场雨的重要性与期待感。诗中提到“三登可卜见时昌”,此处表达了希望通过祭祀祈雨来占卜未来的美好,显示出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尤其是对炎热夏季的一丝清凉的喜悦。最后一句“唾成珠玉巧於装”,以生动的比喻表现了乡民们的朴实与智慧,显示出一种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周家重谷业陈王:周家在农业上有重大的成就,陈王对此表示喜悦。
  2. 天亦哀民求此方:自然也为百姓的期待而感到悲悯,渴望降雨。
  3. 一雨如倾过众望:一场雨水如倾盆而下,超出了大家的期待。
  4. 三登可卜见时昌:三次登高可以占卜未来的丰收。
  5. 固知福地长无歉:知道这个福地总是不会缺少丰收的歉意。
  6. 尤喜炎天预借凉:特别高兴在炎热的夏天能借来一丝清凉。
  7. 耆老首为乡曲贺:村里的长辈们首先为乡曲庆贺。
  8. 唾成珠玉巧於装:口水都能化为珍珠玉石,巧妙地装饰着。

修辞手法:

  • 夸张:如“雨如倾”,强调雨势之大。
  • 比喻:将口水比作珍珠玉石,表现了乡民的智慧与朴实。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田丰收的喜悦,以及对自然恩泽的感激,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雨水:象征着希望与丰收。
  • 耆老:代表着乡村的智慧与传承。
  • 珠玉:象征着美好与珍贵,反映了乡民的生活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谷业”指的是什么?

    • A. 农田的丰收
    • B. 商业的繁荣
    • C. 农民的苦难
    • D. 文人的才华
  2. “一雨如倾”中的“倾”是什么意思?

    • A. 倾斜
    • B. 倾倒
    • C. 倾诉
    • D. 倾听
  3. 诗中提到的“耆老”是指什么?

    • A. 年轻人
    • B. 中年人
    • C. 年长的人
    • D. 小孩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阳枋的《和陈提举喜雨》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切关怀与对生活的期盼。阳枋更侧重于对农村丰收的喜悦,杜甫则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