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答并州郑大资政见寄
范仲淹
制节重并汾,淹留又见春。
年高成国老,道在乐天真。
风韵应如旧,精明迥绝伦。
致君心未展,宁是式微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诗人在重阳节时回到并州,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虽年岁已高,却仍心系国家。诗人感叹风采依旧,才智出众,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展现自己的心志,是否因此成了被忽视的人?
注释:
- 制节:指节令、节气,这里暗指特定的节日。
- 并汾:并州与汾水,地名,指的是北方地区。
- 乐天真:乐天知命,忠于内心的真实情感。
- 风韵:指风采和韵味。
- 精明:聪明、机智。
- 致君心:指为君主献计献策的心愿。
- 式微:衰微,指地位或声望的下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以清白的政治操守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代表作有《岳阳楼记》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范仲淹任并州知州期间,意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反映了他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范仲淹的《依韵答并州郑大资政见寄》是一首蕴含深情与哲思的古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深刻反思。开篇的“制节重并汾,淹留又见春”,用节令的变化引入主题,勾勒出时光的流逝与春回大地的希望。接着,诗人以“年高成国老”自谦,暗示自己虽年事已高,然而对国家的关怀与理想依然在心中燃烧。对于“风韵”和“精明”的描绘,突显了他在风华正茂时的才情与智慧,而“致君心未展”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一种忧伤与希望交织的复杂状态,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范仲淹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于国家、友谊及自我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制节重并汾:在特定的节日回到并州,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 淹留又见春:时光流逝,春天再次到来,象征着希望。
- 年高成国老:年纪渐长,已像国家的长者,暗示对国家的责任感。
- 道在乐天真:真正的道理在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 风韵应如旧:虽然年岁已高,风采依旧。
- 精明迥绝伦:智慧与才华独具一格。
- 致君心未展:心中对国家的关切与理想未能实现。
- 宁是式微人:是否因为未能施展理想而被世人所忽视。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年高成国老,道在乐天真”,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春天象征希望与新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国家的关切与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反映了文人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与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 春:象征希望、复苏,表达诗人对未来的期望。
- 国老:指代年长者,象征着责任和智慧。
- 风韵:代表个人的风采和气质,体现文人的自我认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令是哪个?
A. 春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
诗人对自己年高的感受是怎样的?
A. 自豪
B. 无奈
C. 忧伤 -
“致君心未展”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国家的责任感
C. 对理想的未实现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此诗相似,均以国家与个人的理想为主题,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范仲淹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