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作》
时间: 2025-01-04 08:34: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庐山作
五老闲游倚舳舻,
碧梯岚径好程途。
云开瀑影千门挂,
雨过松黄十里铺。
客爱往来何所得,
僧言荣辱此间无。
从今愈识逍遥旨,
一听升沉造化炉。
白话文翻译:
游庐山作
五老山上悠闲游玩,倚靠着船舷。
碧绿的台阶和山路,真是美好的旅途。
云开时,瀑布的影子如千扇门一样悬挂,
雨过后,松树的黄叶铺满十里。
客人们往来游览,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僧人说,在这里荣华富贵都与我无关。
从今往后,我更能领悟那逍遥的真谛,
一听那升沉的声音,宛如造化的熔炉。
注释:
- 五老:指庐山的五老峰,是庐山的著名景点。
- 舳舻:指船的船头和船身,这里用来形容在船上游玩。
- 碧梯岚径:形容青翠的台阶和山路。
- 云开瀑影:形容云层散开时,瀑布的影子如悬挂的门帘。
- 松黄:指松树的黄叶,表示秋天的景象。
- 荣辱:指名利与耻辱。
- 逍遥:指一种无拘无束的心境。
- 造化炉:比喻自然界的变化与造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介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政治能力和深邃的文学造诣而闻名,尤其在诗词方面,常以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社会的关切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游庐山作》作于范仲淹游历庐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庐山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神往,范仲淹在游历中领悟到人生的逍遥真谛,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游庐山作》是一首描写庐山自然景观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哲思。开头两句“五老闲游倚舳舻,碧梯岚径好程途”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游览情景,展现了他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云开瀑影千门挂,雨过松黄十里铺”则以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庐山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画面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哲理性思考,诗人借助僧人的话语,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强调在这个自然的环境中,荣辱与个人的追求无关。最后两句“从今愈识逍遥旨,一听升沉造化炉”则升华了主题,强调对宇宙自然变化的觉悟,表现了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范仲淹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邃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老闲游倚舳舻:在五老峰上悠闲地游玩,依靠在船头。
- 碧梯岚径好程途:形容青翠的台阶和山路是美好的旅途。
- 云开瀑影千门挂:当云开时,瀑布的影子像千扇门一样悬挂。
- 雨过松黄十里铺:雨后松树的黄叶铺满了十里。
- 客爱往来何所得:游客们来来往往,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 僧言荣辱此间无:和尚说这里的荣华富贵都与我无关。
- 从今愈识逍遥旨:从今往后,我更能领悟那逍遥的真谛。
- 一听升沉造化炉:一听那升沉的声音,宛如自然的变化之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开时的瀑布影子比作千扇门,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如“碧梯岚径”与“云开瀑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美景,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领悟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老山:象征着雄伟与宁静,是自然的代表。
- 瀑布:象征着生命的奔涌与变化。
- 松黄:象征着季节变迁与生命的流逝。
- 云:象征着自由与变化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开瀑影千门挂”是指什么景象? A. 瀑布的水声 B. 瀑布的影子
C. 瀑布的颜色 D. 瀑布的形状 -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无所谓
C. 非常重视 D. 只在乎外表 -
“从今愈识逍遥旨”的意思是: A. 更加理解逍遥的真谛
B. 未来不再逍遥
C. 不再关注自然
D. 更加追求名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 《庐山谣》:李白在这首诗中同样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 《望庐山瀑布》:李白通过对瀑布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伟大的赞美,与范仲淹的悠然心态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仲淹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