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上·周亚夫 陈普 〔宋代〕
西来三十六将军。 业业孤城势欲焚。 细柳不逢豪杰主, 当时已验口从文。
白话文翻译:
西边来了三十六位将军。 孤立的城池形势危急,仿佛即将被焚烧。 细柳之地没有遇到英勇的主人, 当时已经验证了口才顺从文采。
注释:
- 业业:形容形势危急,紧张不安。
-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池。
- 细柳:地名,此处指周亚夫的驻地。
- 豪杰主:英勇的主人,指周亚夫。
- 口从文:口才顺从文采,指周亚夫的文才和口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咏史抒怀为主,善于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普咏史诗中的一首,通过对周亚夫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周亚夫是汉代名将,以智勇双全著称,诗中提到的“细柳”是指周亚夫在细柳驻军的典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周亚夫的描写,展现了其英勇和智谋。首句“西来三十六将军”描绘了周亚夫率领众多将军的壮观场面,凸显了其军事才能和领导力。第二句“业业孤城势欲焚”则通过孤城的危急形势,暗示了周亚夫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挑战。第三句“细柳不逢豪杰主”表达了对周亚夫未能在此地展现其英勇的遗憾。最后一句“当时已验口从文”则是对周亚夫文才和口才的肯定,表明其在文武两方面都有卓越的才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周亚夫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来三十六将军”:描绘了周亚夫率领众多将军的壮观场面,凸显了其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 “业业孤城势欲焚”:通过孤城的危急形势,暗示了周亚夫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挑战。
- “细柳不逢豪杰主”:表达了对周亚夫未能在此地展现其英勇的遗憾。
- “当时已验口从文”:对周亚夫文才和口才的肯定,表明其在文武两方面都有卓越的才能。
修辞手法:
- 比喻:“业业孤城势欲焚”中的“势欲焚”比喻孤城的危急形势。
- 对仗:“细柳不逢豪杰主,当时已验口从文”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周亚夫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周亚夫的军事才能、领导力、文才和口才的赞美,展现了其全面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孤城:象征着周亚夫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挑战。
- 细柳:地名,象征着周亚夫的驻地和其未能在此地展现英勇的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细柳”是指什么? A. 地名 B. 植物 C. 人名 D. 武器
-
诗中的“豪杰主”指的是谁? A. 陈普 B. 周亚夫 C. 其他将军 D. 未知
-
诗中的“口从文”是指什么? A. 口才顺从文采 B. 口头命令 C. 文武双全 D. 文才出众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史·周亚夫》:另一首咏史诗,通过对周亚夫的描写,展现其英勇和智谋。
- 《咏史·汉武帝》:通过对汉武帝的描写,展现其雄才大略和治国才能。
诗词对比:
- 《咏史上·周亚夫》与《咏史·周亚夫》:两首诗都以周亚夫为主题,但侧重点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 《咏史上·周亚夫》与《咏史·汉武帝》:两首诗分别以周亚夫和汉武帝为主题,展现了不同历史人物的特点和风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陈普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汉代名将传》:详细介绍了周亚夫的生平和事迹,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