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凭阑 陈普 〔宋代〕
高豁乾坤眼,山晴缘雨收。 夕阳流水绕,荒草白云浮。 柳荫小溪侧,樵歌古渡头。 凭虚发清啸,安得仲宣楼。
白话文翻译:
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山色因雨停而显得格外晴朗。 夕阳下,流水环绕,荒草地上白云轻轻飘浮。 柳树荫下,小溪旁边,樵夫的歌声在古老的渡口回荡。 我在这里发出清脆的啸声,怎能不向往仲宣楼那样的胜地。
注释:
- 高豁:高远开阔。
- 乾坤眼:指视野广阔,能观天地之大。
- 山晴:山色晴朗。
- 缘雨收:因为雨停。
- 荒草:野草。
- 白云浮:白云飘浮。
- 柳荫:柳树的阴影。
- 樵歌:樵夫的歌声。
- 古渡头:古老的渡口。
- 凭虚:凭空,这里指在空旷处。
- 清啸:清脆的啸声。
- 仲宣楼:指东汉文学家王粲(字仲宣)的楼阁,此处泛指文人雅集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文人雅集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处凭栏远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人雅集之地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远的视角开篇,通过“高豁乾坤眼”一句,展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夕阳流水绕,荒草白云浮”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夕阳、流水、荒草、白云,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后两句“柳荫小溪侧,樵歌古渡头”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樵夫的歌声在古渡头回荡,显得格外悠扬。结尾的“凭虚发清啸,安得仲宣楼”表达了作者对文人雅集之地的向往,清啸声中透露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高豁乾坤眼,山晴缘雨收”:作者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山色因雨停而显得格外晴朗。
- 次句“夕阳流水绕,荒草白云浮”:夕阳下,流水环绕,荒草地上白云轻轻飘浮,形成一幅宁静的画面。
- 第三句“柳荫小溪侧,樵歌古渡头”:柳树荫下,小溪旁边,樵夫的歌声在古老的渡口回荡,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末句“凭虚发清啸,安得仲宣楼”:作者在这里发出清脆的啸声,表达了对文人雅集之地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夕阳流水绕”中的“绕”字,比喻流水环绕,形象生动。
- 拟人:“荒草白云浮”中的“浮”字,拟人化地描绘了白云的轻盈。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夕阳流水绕,荒草白云浮”,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人雅集之地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着温暖和宁静。
- 流水:代表着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流逝。
- 荒草:象征着自然的原始和野性。
- 白云:代表着纯洁和自由。
- 柳荫:象征着阴凉和舒适。
- 樵歌:代表着朴素和自然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豁乾坤眼”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开阔 C. 忧郁 D. 愤怒
- “夕阳流水绕”中的“绕”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的结尾“凭虚发清啸,安得仲宣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向往?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文人雅集之地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远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陈普的《凭阑》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陈普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文人雅集之地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陈普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