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三面簇青山,
净拭菱花照翠鬟。
苍海月寒龙穴露,
彩云仙去凤箫閒。
无多楼观犹图画,
最好风烟近市阛。
郑重绣衣周漕使,
画船春酒待予还。
白话文翻译:
西湖被青山环抱三面,
清澈的湖水映照着菱花与翠发。
苍凉的海面在寒月下显露龙穴,
彩云悠然飞去,凤箫轻声响起。
楼阁和观景台不多,犹如精美的画卷,
最美的还是烟雾缭绕的市集近旁。
郑重的绣衣周漕使者,
画船和春酒正等着我归来。
注释: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 菱花:指水面的菱角花,象征着清澈的湖水。
- 翠鬟:指美人的头发,形容湖水的清澈映衬出女性的美丽。
- 苍海:指广阔的海域,结合“月寒”,暗示冬季的寒冷。
- 龙穴:传说中的龙的栖息之地,象征神秘与力量。
- 凤箫:古代乐器,常用于宴席或游乐场景。
- 楼观:指楼阁和观景台,表示人造的美景。
- 市阛:指市场,表示生活的繁华气息。
- 周漕使:指负责水运的官员,穿着绣衣,显示其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子明,号青山,晚号白云山人。王恽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南宋遗民对西湖的怀念与追思,诗中表现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同时融入个人情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恽的《西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诗的开篇便以“西湖三面簇青山”引入,展现了西湖被青山环绕的壮丽景色,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接着,诗人描绘了湖面清澈的菱花,映衬出细腻的女性美,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苍海月寒龙穴露”则通过寒月和龙穴的描写,引入一种神秘的氛围,仿佛暗示着西湖不仅仅是自然的美丽,更蕴含着历史与传说的深邃。而“彩云仙去凤箫閒”则更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轻松闲适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此间享受着宁静的生活。
诗的结尾,诗人提到“郑重绣衣周漕使”,不仅仅是对场景的描绘,更隐含了对生活的期待与希望,画船和春酒的等待,似乎在昭示着生活的美好与未来的畅想。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感情与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湖三面簇青山:描绘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及其被青山环绕的自然美。
- 净拭菱花照翠鬟:湖水清澈,映照出水面上的菱花,象征着纯净与美丽。
- 苍海月寒龙穴露:通过寒冷的月光照射,展现出神秘的龙穴,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彩云仙去凤箫閒:轻松的氛围,暗示着人们在此地的闲适生活。
- 无多楼观犹图画:楼阁不多,但如同画作一般,突显了西湖的美。
- 最好风烟近市阛:生活的气息与自然美的结合,使得诗人对生活充满向往。
- 郑重绣衣周漕使:描绘了水上交通的官员,细节丰富,增添了生活气息。
- 画船春酒待予还:期待归来的情感,营造了温暖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湖的景致比作画卷,展示了其美丽。
- 拟人:通过“彩云仙去”,赋予自然以人性,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西湖自然美的赞美,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彰显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坚韧与稳定,代表自然的力量。
- 菱花:代表清澈与纯净,象征着女性的美丽。
- 龙穴:象征着神秘与传说,增添了诗的深度。
- 彩云:寓意悠然自得,象征着自由与梦想。
- 楼观:代表人文景观,象征着人类的创造力。
- 市阛:表现生活的繁华与生机,象征着人间烟火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湖被几面青山环绕?
- A. 一面
- B. 两面
- C. 三面
- D. 四面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箫
- B. 琵琶
- C. 古筝
- D. 二胡
-
“画船春酒待予还”中的“画船”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船
- B. 一种酒
- C. 一种画
- D. 一种花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王恽的《西湖》与苏轼的《题西林壁》在描绘自然美的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王恽更注重生活气息的描绘,而苏轼则表现出对哲理的思考。两者皆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