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胡道士草庵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4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到胡道士草庵二首 王炎 〔宋代〕
绿阴啼鸟户庭幽,解带聊为一夕留。 行李未知何日了,转蓬方觉此生浮。 市朝役役兔三窟,今古悠悠貉一丘。 得似黄冠林下住,何须控鹤上瀛洲。
白话文翻译:
在绿荫和啼鸟声中,庭院显得幽静,我解开衣带,暂且在此停留一夜。 我的行程未知何时结束,像随风飘转的蓬草,才意识到此生如浮萍。 在市朝中忙碌,如同狡兔有三窟,而古今悠悠,如同貉在一丘。 如果能像黄冠道士那样在林下居住,又何必追求飞升到瀛洲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阴:指树木的绿叶遮荫。
- 啼鸟:鸣叫的鸟。
- 户庭幽:庭院幽静。
- 解带:解开衣带,表示放松。
- 行李:指旅途。
- 转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市朝役役:在市朝中忙碌。
- 兔三窟:比喻狡兔有三窟,指人多处藏身之地。
- 貉一丘:比喻古今悠悠,时间流逝。
- 黄冠:道士的帽子,此处指道士。
- 控鹤:驾驭仙鹤,指飞升成仙。
-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
典故解析:
- 兔三窟: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比喻人多处藏身之地。
- 貉一丘: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比喻古今悠悠,时间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炎在旅途中偶遇胡道士的草庵,感叹人生漂泊不定,向往道士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绿荫啼鸟的幽静庭院,表达了诗人对旅途未知的感慨和对人生漂泊的觉悟。诗中“转蓬方觉此生浮”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如同随风飘转的蓬草,意识到此生如浮萍般漂泊不定。后两句通过对市朝忙碌和古今悠悠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如果能像道士那样在林下居住,就不必追求飞升到仙境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阴啼鸟户庭幽:描绘了庭院在绿荫和啼鸟声中的幽静景象。
- 解带聊为一夕留:诗人解开衣带,暂且在此停留一夜,表达了暂时的放松和停留。
- 行李未知何日了:表达了诗人对旅途未知的感慨。
- 转蓬方觉此生浮:通过“转蓬”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的觉悟。
- 市朝役役兔三窟:描绘了市朝中的忙碌,比喻人多处藏身之地。
- 今古悠悠貉一丘:通过“貉一丘”比喻,表达了古今悠悠,时间流逝的感慨。
- 得似黄冠林下住:表达了诗人对道士隐居生活的向往。
- 何须控鹤上瀛洲:认为不必追求飞升到仙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转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兔三窟”比喻人多处藏身之地,“貉一丘”比喻古今悠悠,时间流逝。
- 对仗:如“市朝役役兔三窟,今古悠悠貉一丘”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阴:象征幽静和安宁。
- 啼鸟:象征自然和生机。
- 转蓬: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 黄冠:象征道士的隐逸生活。
- 瀛洲:象征仙境和理想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转蓬”比喻的是什么? A. 漂泊不定的生活 B. 随风飘转的蓬草 C. 旅途的未知 D. 人生的浮萍
-
诗中“兔三窟”出自哪个典故? A. 《战国策·齐策四》 B.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C. 《史记·项羽本纪》 D. 《论语·子罕》
-
诗中“貉一丘”比喻的是什么? A. 古今悠悠,时间流逝 B. 人多处藏身之地 C. 市朝中的忙碌 D. 隐逸生活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炎的《到胡道士草庵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人生漂泊的觉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王炎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