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吏卒稀仍散。僮奴野自亲。问吾适无恙,遽病此何因。初觉身为客,还疑老逼人。焚香发深省,一笑对残春。
白话文翻译:
官吏和士兵稀少而四散,仆人和奴隶在田野间各自亲近。我问自己是否安好,突然觉得病因何在。最初感到自己是个客人,后来又怀疑年老逼近自己。点燃香火深思熟虑,轻轻一笑面对这残余的春天。
注释:
- 吏卒:官吏和士兵。
- 稀仍散:稀少而仍然四散,形容人烟稀少。
- 僮奴:仆人和奴隶。
- 问吾适无恙:问自己是否安好。
- 遽病此何因:突然感到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 初觉身为客:最初意识到自己像个客人。
- 焚香发深省:点燃香火进行深思。
- 残春:春天的余晖,暗示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时局动荡,社会环境复杂。诗人感受到人烟稀少,人生如寄,反映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开篇描述了环境的孤寂,吏卒和僮奴的稀少,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下来,诗人自问自答,探讨内心的困惑与病痛,暗示着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中“初觉身为客”的感慨,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越发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如同过客,岁月的流逝让他倍感无力。在“焚香发深省”的意象中,诗人通过点香的方式来进行内省,反映出一种宁静的思考状态。
结尾“一笑对残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叹息,既有对春天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吏卒稀仍散”:描绘了人烟稀少的环境,暗示社会动荡。
- “僮奴野自亲”:仆人和奴隶在田野间亲近,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 “问吾适无恙”:诗人自问安好,体现了对自身状况的关注。
- “遽病此何因”:对突然感到不适的反思,暗示内心的焦虑。
- “初觉身为客”: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个过客,体现存在感的脆弱。
- “焚香发深省”:通过焚香来思考,表现出一种内省的态度。
- “一笑对残春”:以笑对待残余的春天,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 “焚香”与“深省”的结合,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思考状态。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孤独与反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吏卒:象征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僮奴: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焚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残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吏卒稀仍散”表达了怎样的环境?
- A. 繁华热闹
- B. 冷清孤寂
- C. 祥和宁静
-
“焚香发深省”中的“焚香”象征什么?
- A. 迷信行为
- B. 内心的思考
- C. 生活的繁忙
-
诗人对“残春”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留恋
- B. 无所谓
- C. 绝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杨万里的这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杨万里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