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二首》

时间: 2025-01-19 22:00:08

歇处何妨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

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

雨足一年生事了,我行三日去程赊。

老夫不是如今错,初识陶泓计已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村二首
作者:杨万里

歇处何妨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
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
雨足一年生事了,我行三日去程赊。
老夫不是如今错,初识陶泓计已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山村中休息一下也无妨,虽然还没到宿处,但太阳已经西斜了。这里的风景如画,有青山绿水,篱笆旁种着紫色的茄子和黄色的豆子。雨水充足,农作物已经丰收,我已经在路上走了三天,但行程却还没到头。老夫我并不是现在才错,最初对陶渊明的闲适生活的理解已经有些偏差。

注释

  • 歇处:指休息的地方。
  • 宿头:指住宿的地方。
  • 日头斜:太阳已经偏西,表明时间不早。
  • 风烟:指自然景色中的雾霭和烟雾,形容山村的美丽。
  • 紫茄黄豆:指种植的农作物,茄子为紫色,豆子为黄色。
  • 雨足:表示雨水充足,农作物生长良好。
  • 陶泓:指陶渊明,古代著名诗人,以归隐田园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山村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选择归隐田园,诗人借山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村二首》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歇处何妨更歇些”引入,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并不急于赶路,而是选择享受眼前的美好景色。

接着,诗人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风烟、绿水、青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在这幅图景中,篱落旁的紫茄和黄豆,生动地体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大自然的丰饶。

“雨足一年生事了”一句,表现出丰收的喜悦,诗人通过农作物的丰收,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乐观。尽管行程漫长,三日才行到,却依然能从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反思,表示自己对陶渊明闲适生活的理解有所差错,或许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歇处何妨更歇些:在这里休息一下也无妨,表现出一种闲适的态度。
  2. 宿头未到日头斜:虽然还没到宿处,但太阳已经偏西,透露出时间的流逝。
  3. 风烟绿水青山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显示出此地的宁静与祥和。
  4. 篱落紫茄黄豆家:细致描写了村庄的生活场景,呈现出农田的丰收。
  5. 雨足一年生事了:雨水充足,表明一年的农作物已经丰收。
  6. 我行三日去程赊:行程已经三天,但仍未到达目的地,表现出旅途的漫长。
  7. 老夫不是如今错:老夫我并不是现在才明白。
  8. 初识陶泓计已差:最初对陶渊明的理想生活理解有误,反思自己的生活选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村的美景比作国家,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紫茄黄豆”,形成工整的平仄,增强节奏感。
  • 拟人:通过“雨足”表现出自然的丰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篱落:代表乡村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 紫茄黄豆:象征丰收与勤劳的成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紫茄”和“黄豆”象征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丰收的果实
    C. 乡村的宁静
    答案:B

  2. 诗人对陶渊明的生活理解有什么变化? A. 理解加深
    B. 理解偏差
    C. 理解相同
    答案:B

  3. 诗中“日头斜”指的是什么? A. 早晨
    B. 中午
    C. 下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杨万里的《山村二首》在描写上更为细腻,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于对内心理想的追求,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陶渊明与田园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