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石硊渡》
时间: 2025-01-17 09:5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峨桥小渡十里长,石硊小渡五里强。
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无底。
渡船劣似纸半张,五里却成一千里。
中流风作浪如山,前进不得後进难。
隔溪市井只咫尺,安得飞堕於其间。
大江风涛堪著力,小渡风涛更无格。
咫尺性命轻於毛,只恐一毛犹不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渡口的景象,峨桥的小渡长达十里,而石硊的小渡则只有五里。斜风细雨中,寒冷的芦苇荡里,下面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潭水。渡船的质量差得像一张薄纸,五里的路却感觉像千里那么远。在河中央,风浪像山一样汹涌,前进困难,后退更难。隔着小溪,市井的繁华只在咫尺间,为什么不能飞扑过去呢?大江的风涛让人感到力量,而小渡的风涛则显得更加无力。咫尺之间,生命如同轻如毛发,唯恐连一根毛发也不直立。
注释:
- 峨桥小渡:指代一个位置不明确的小渡口。
- 石硊:小渡口的名称,可能指石质的渡口。
- 斜风细雨:形容天气的恶劣,给渡船带来了困难。
- 寒芦:寒冷的芦苇,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景象。
- 深潭黑无底:形容水深而黑暗,暗示着危险。
- 渡船劣似纸半张:比喻渡船的脆弱。
- 安得飞堕於其间:表达诗人想要快速抵达对岸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时,正值渡船艰难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过石硊渡》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在渡口经历的艰难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对生命脆弱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对小渡的描写,不仅设定了场景,还暗示了渡口的险恶。随着诗句的推进,细雨寒风的描绘愈发增强了氛围的压抑感,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寒冷与湿润。
诗中“渡船劣似纸半张”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渡船的脆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中流风作浪如山”,则通过夸张的描绘,强调了渡口的惊险与不易,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恐惧。
在最后几句,诗人不仅感慨自身的渺小与无力,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表明即使是咫尺之地,生命的脆弱依然让人感到无比沉重。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面对天灾人祸时的无奈与脆弱,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峨桥小渡十里长,石硊小渡五里强。
这里开篇点明了两处渡口的相对位置和特点。 -
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无底。
描写天气和环境,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渡船劣似纸半张,五里却成一千里。
用比喻突出渡船的脆弱,强调渡行的艰难。 -
中流风作浪如山,前进不得後进难。
描述在渡河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诗的紧迫感。 -
隔溪市井只咫尺,安得飞堕於其间。
表达诗人对短暂距离的渴望与无奈。 -
大江风涛堪著力,小渡风涛更无格。
对比大江与小渡的风涛,表现小渡的无力感。 -
咫尺性命轻於毛,只恐一毛犹不直。
深刻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渡船比作“纸半张”,形象地表达其脆弱。
- 夸张:如“前进不得後进难”,强调困境。
- 对仗:如“隔溪市井只咫尺”中的对仗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表现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力感以及对生存的深刻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渡:象征人生的旅途,充满艰辛。
- 寒芦:象征环境的恶劣与孤独。
- 深潭:象征生命的深不可测与危险。
- 渡船:象征脆弱的生存工具。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所描绘的生存状态,反映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处小渡分别是: A. 峨桥和石硊
B. 大江和小溪
C. 风涛和寒芦
D. 渡船和潭水 -
诗中“渡船劣似纸半张”这句表明: A. 渡船很坚固
B. 渡船很脆弱
C. 渡船很大
D. 渡船很快 -
诗人对生命的看法是: A. 生命坚不可摧
B. 生命脆弱如毛
C. 生命无比强大
D. 生命无所畏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人在困境中的思考,但更着重于情感的流露和对亲人的思念。
- 李白《庐山谣》:描写了自然景观中的豪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风格上相对乐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全集》
- 《宋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