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人日送药者周叔亮归吉水县》
时间: 2025-01-04 11:58: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拔草不拔根,塞水不塞源。
忽然草生更水长,败却禾稼仍滔天。
老夫昔岁得淋疾,初谓一日今两年。
服药六千六百琖,望舒二十二回圆。
偶逢周郎顾,一咏擒二竖。
发药何用多,刀圭起沉痼。
向来肝肠痛如割,今来疾痛全然脱。
捉著根源尽扫除,周郎神毉天下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拔掉草根并不真正解决问题,就像堵住水流也无法阻止源头的涌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又生长,水又流长,田地的禾稼依然遭受洪水的侵袭。作者回忆自己曾经得过淋病,最初只觉得只是小病,没想到一拖就是两年。服用了六千六百颗药丸,整整经过了二十二个月的月圆之夜。偶然遇见周郎,听他一首诗,竟然抓住了我心中的痛楚。用药何必如此繁多,直接开刀才是治愈病痛的根本之法。过去肝肠寸断的痛苦,现如今已完全解除。终于捉住了病因,周郎的医术真是无与伦比。
注释
- 淋疾:指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 琖:古代对药物的计量单位,这里指药丸。
- 望舒:古代对月亮的称呼,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周郎:指周叔亮,可能是现实中的一位医生或诗人。
- 刀圭:指用刀切除病根,隐喻治疗的方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其作品多以白话文写成,易于传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晚年,表达了他对疾病的深切体验以及对医治方法的思考。反映出当时医学水平与个人健康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疾病的深刻理解与对医治的反思。开头两句“拔草不拔根,塞水不塞源”引人深思,揭示了表面治疗和根本治疗之间的关系。诗人用“老夫昔岁得淋疾”来回忆自己与疾病的斗争,带有一种无奈与痛苦的情感。反复服药却未能根治,反映出当时医学的局限性。
诗中提到的“偶逢周郎顾,一咏擒二竖”,表达了对周郎医术的仰慕和信任,体现了作者在病痛中仍能寻求希望与帮助的积极态度。最后,通过“捉著根源尽扫除,周郎神毉天下无”表现出对医治成功的喜悦与感激,展现了对生命与健康的尊重。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有对医学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拔草不拔根:表面上清除杂草,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 塞水不塞源:堵住水流,但源头依然存在。
- 忽然草生更水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再次出现。
- 败却禾稼仍滔天:田地的作物依旧遭受损害。
- 老夫昔岁得淋疾:回忆自己曾经得过淋病。
- 初谓一日今两年:开始时以为只是短暂的病,没想到持续了两年。
- 服药六千六百琖:服用了大量的药物。
- 望舒二十二回圆:经历了二十二个圆月的漫长岁月。
- 偶逢周郎顾:偶然遇见了周郎。
- 一咏擒二竖:听他的一首诗,抓住了心中的痛楚。
- 发药何用多:质疑药物的过多使用。
- 刀圭起沉痼:强调用手术切除病根的重要性。
- 向来肝肠痛如割:过去的痛苦如同割肠之痛。
- 今来疾痛全然脱:现在的痛苦已完全解除。
- 捉著根源尽扫除:找到了病因并彻底清除。
- 周郎神毉天下无:称赞周郎的医术,称其无与伦比。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拔草不拔根”比喻表面治疗与根本治疗的关系。
- 对仗:如“拔草不拔根,塞水不塞源”,形成工整的对仗句式。
- 夸张:如“服药六千六百琖”,通过夸张药物的数量来表现疾病的顽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个人与疾病的斗争,探讨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强调了根本治疗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医术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象征着表面问题。
- 水:代表问题的源头。
- 药:象征治疗手段。
- 刀:象征根本解决的手段。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草与水:反映自然界的生长与生命力,象征着问题的延续。
- 药与刀:象征着医学的两种治疗方式,分别代表表面与根本的解决方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周郎”指的是谁? a) 医生
b) 诗人
c) 朋友
d) 学者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淋疾”指的是_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拔草不拔根”是指表面问题的处理。
a) 对
b) 错
答案
- a) 医生
- 性传播疾病
- a)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病痛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意象表达离别的伤感,与杨万里的草意象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