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一》
时间: 2025-01-17 09:49: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楼峙西北,缥缈浮云端。中有愁思妇,抚琴独长叹。容颜耀朝日,咳吐如芳兰。动作礼自持,秉质幽且间。阳春久不作,感怀时一弹。莫谓和者寡,知音良独难。举世尽扰扰,何处结古欢。
白话文翻译:
在西北方有一座高楼,似浮云般缥缈。在楼中有位愁苦的女子,独自抚琴,长叹不已。她的容颜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美丽,咳嗽声如同芳兰般清幽。她动作举止得体,气质幽然而又含蓄。阳春已久未到,感怀之时她轻轻拨动琴弦。不要说能和者稀少,真正的知音却是难以寻觅。世间喧嚣扰攘,何处才能找到那份古老的欢愉呢?
注释:
- 峙:屹立,挺立。
- 愁思妇:愁苦思念的女人。
- 抚琴:弹琴。
- 容颜:相貌,面容。
- 咳吐:咳嗽。
- 芳兰:香兰,指兰花,形容声音优美。
- 阳春:春天,象征温暖和生机。
- 和者:能和谐配合的人。
- 知音:理解音乐的人,知音难求。
- 结古欢:找到古老的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植,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思,情感细腻,擅长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杂诗 其一》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与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一位愁苦女性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杂诗 其一》通过对一位愁思女性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知音难觅的深刻思考。高楼的意象代表了孤独和隔绝,也象征着女性内心的无奈与愁苦。诗中“抚琴独长叹”展示了她的愁苦与寂寞,琴声成为她心情的寄托,发出如兰花般清幽的声音,传递出深切的情感。诗人通过“阳春久不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困顿与失落。
全诗通过对女性形象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追寻。最后一句“何处结古欢”更是将孤独与对快乐的向往结合在一起,令人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楼峙西北:高楼矗立在西北方,形成一种孤立感。
- 缥缈浮云端:高楼与浮云相连,象征着女性的心境飘渺。
- 中有愁思妇:楼中有位愁苦的女性,直接引入人物。
- 抚琴独长叹:她孤独地弹琴,表达内心的苦闷。
- 容颜耀朝日:她的美丽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动人。
- 咳吐如芳兰:她的咳嗽声如兰花般清幽,形象生动。
- 动作礼自持:她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修养。
- 秉质幽且间:气质内敛而深沉,含蓄而不张扬。
- 阳春久不作:阳春已久未到,暗示生活的困境。
- 感怀时一弹:感怀时她轻轻弹奏,表达情感。
- 莫谓和者寡:不要说能和谐的人少。
- 知音良独难:真正的知音却难以寻找。
- 举世尽扰扰:世间纷扰不休。
- 何处结古欢:哪里才能找到那份古老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咳吐如芳兰”,将声音比作香兰,形象生动。
- 对仗:如“容颜耀朝日,咳吐如芳兰”,工整对称。
- 象征:高楼象征孤独,阳春象征美好时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与渴望知音的主题,表现了女性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环境与人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深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孤独与隔绝。
- 愁思妇:代表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 琴:象征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 阳春:象征美好与希望。
- 知音:象征理解与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抚琴独长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平静
- D. 激动
-
“阳春久不作”暗示了什么?
- A. 春天来了
- B. 生活的困境
- C. 一切都很好
- D. 忘记了春天
-
诗中的“知音”指的是:
- A. 朋友
- B. 理解自己的人
- C. 家人
- D. 邻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 《离骚》(屈原):探讨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相思》(王维):描绘思念的情感,展现孤独。
- 《月下独酌》(李白):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
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的背景下探讨了孤独、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古代诗人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