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二 拾瑶亭中秋宴集,再次顾庵学士韵》
时间: 2025-01-14 16:57:58意思解释
满江红 其二 拾瑶亭中秋宴集,再次顾庵学士韵
作者: 宋荦 〔清代〕
原文展示
澹荡西风,尽吹却鳞鳞鱼涨。高会处银蟾乍涌,清光无恙。桂影婆娑河汉外,露华沾洒梧桐上。正遥天一片好秋容,来相饷。擎玉斗,香醪漾。按象板,吴儿唱。渐更深漏转,薄寒初酿。谁继谢庄今夜赋,空传公远当年杖。羡素娥相对舞霓裳,纷千状。
白话文翻译
微凉的西风轻轻吹拂,吹散了水面上鱼群的涟漪。在这个美好的聚会上,银色的明月突然升起,清澈的月光依然明亮。桂花的影子在银河之外摇曳,露水洒落在梧桐树上。正好是天高气爽的秋天,带来美好的情景。高举着玉杯,香醇的酒液泛起涟漪。敲击着象棋盘,吴地的歌儿在歌唱。渐渐地,时钟走得更深,初秋的寒意开始酝酿。谁能像谢庄那样在今夜赋诗?只剩下空传的公远当年手杖的故事。羡慕那月宫的素娥,与她相对舞动着霓裳,姿态万千。
注释
- 澹荡:形容水面平静,微风轻拂。
- 鳞鳞:鱼群在水中游动的样子。
- 银蟾:指明月,形象地比喻月亮像银色的蟾蜍。
- 桂影:指桂花树的影子。
- 露华:晨露的光华。
- 吴儿:指吴地的歌手,常用来指代江南的文人雅士。
- 谢庄:指东晋诗人谢灵运,以诗名流传。
- 素娥:指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荦(生卒年不详)为清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古诗见长。他的作品常蕴含清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中秋佳节,描绘了月下宴集的美好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中秋夜的宴会为背景,描绘了月光下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欢聚场面。诗的开头便以“澹荡西风”描写了微风拂水的宁静,紧接着以“高会处银蟾乍涌”引入了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月光与桂花影的交织,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宁静与美丽。诗中提到的“擎玉斗,香醪漾”则表现了人们欢聚时的愉悦,酒香四溢,歌声绕耳,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热闹场景。
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以“渐更深漏转,薄寒初酿”转入了秋意渐浓的感受,表现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最后以“羡素娥相对舞霓裳,纷千状”结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仿佛在表达对月宫仙子的羡慕,渴望超脱尘世的情感。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秋夜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澹荡西风,尽吹却鳞鳞鱼涨:西风轻拂,水面平静,鱼群在水中游动的涟漪被吹散。
- 高会处银蟾乍涌,清光无恙:在盛大的聚会中,明月突然升起,清辉依然明亮。
- 桂影婆娑河汉外,露华沾洒梧桐上:桂花的影子在银河外摇曳,露水洒落在梧桐树上。
- 正遥天一片好秋容,来相饷:正是天高气爽的好秋天,带来美好的景象。
- 擎玉斗,香醪漾:高举着玉杯,香醇的酒液泛起涟漪。
- 按象板,吴儿唱:敲击着象棋盘,吴地的歌唱声在耳边回响。
- 渐更深漏转,薄寒初酿:时间逐渐流逝,初秋的寒意开始显现。
- 谁继谢庄今夜赋,空传公远当年杖:谁能像谢庄那样在今夜赋诗?只剩下公远他当年留下的传说。
- 羡素娥相对舞霓裳,纷千状:羡慕那月宫的素娥,与她相对舞动霓裳,姿态万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银蟾”,形象生动。
- 拟人:桂影“婆娑”,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间欢乐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银蟾:象征明亮的月光,代表着团圆和美好。
- 桂影:象征秋天的丰收与美好。
- 露华:象征清晨的宁静与纯洁。
- 素娥:象征着美丽与优雅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澹荡西风”中的“澹荡”意思是: A) 微风轻拂 B) 风大雨急 C) 阴雨连绵
-
诗中提到的“银蟾”指的是: A) 明亮的星星 B) 明亮的月亮 C) 银色的鱼
-
“擎玉斗”中“玉斗”是指: A) 酒杯 B) 碗 C) 盘子
答案
- A) 微风轻拂
- B) 明亮的月亮
- A) 酒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题材,但侧重于思乡之情。
- 《水调歌头》:描绘了更为深邃的对人事和月亮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秋诗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