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梦犹京国,归程已越山。
津亭银杏步,烟水铁林关。
乡树中流辨,征云极浦还。
土音经耳熟,入听足怡颜。
白话文翻译:
我在旅途中梦见故乡,虽然身在异地,但归来的路已经穿越了山岭。
在渡口的长亭步行,观看那银杏树;眼前则是烟雾缭绕的水面与铁林关。
在乡间的树木中,我能够分辨出故乡的气息,远方的征云也让我感受到归来的希望。
耳边熟悉的乡音,每当我听见时,心中总是倍感欢愉。
注释:
- 旅梦:指旅行中的梦境,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津亭:渡口的长亭。
- 银杏:一种树,象征故乡的记忆。
- 烟水:形容水面上雾气朦胧的样子。
- 铁林关:指险峻的山关,暗示归途的艰难。
- 土音:家乡的方言或口音。
典故解析:
“旅梦犹京国”可能反映了作者在外游历时对故乡的思念,京国可指作者长期生活或工作的地方。此句中的“梦”字,突出了这种思念的深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淳庆,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但其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流离失所或游历他乡之时,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渴望与思念。随着社会动荡,诗人经历了许多变迁,故而写下这首充满乡愁的诗篇。
诗歌鉴赏:
《还家 其一》是顾淳庆对故乡情感的真挚抒发,整首诗从梦境引入,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思乡之情。开头的“旅梦犹京国”便抓住了游子的内心,仿佛在提醒读者,无论身处何地,故乡的印记始终萦绕在心头。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归途的景象,银杏树和烟水铁林关的描写兼具细腻与生动,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眷恋。乡树和征云的意象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树木象征着故乡的根,而征云则暗示着归来的希望。
最后两句“土音经耳熟,入听足怡颜”,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熟悉的乡音如同温暖的怀抱,令人倍感亲切与愉悦。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又有对故乡情感的深刻体悟,展现了顾淳庆作为一位清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梦犹京国:在旅途中依然梦见故乡,表现思乡之情。
- 归程已越山:回家的旅途已经跨越了山岭,暗示回归的渴望。
- 津亭银杏步:在渡口的长亭漫步,银杏树的意象代表故乡的记忆。
- 烟水铁林关:描绘水面烟雾和险峻的山关,象征旅途的艰辛。
- 乡树中流辨:在乡间的树木中辨识故乡的气息,表现对乡土的依恋。
- 征云极浦还:征云在远方的港口汇聚,暗示归来的希望。
- 土音经耳熟:熟悉的乡音环绕在耳边,唤起对故乡的情感。
- 入听足怡颜:听到乡音倍感愉悦,展示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旅梦”比喻游子的思乡之情。
- 对仗:如“银杏步”和“烟水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银杏树、烟水、乡音等意象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归家之路的艰辛与对家乡温暖的渴望,传递了浓厚的人情味和乡愁情感。
意象分析:
- 银杏:象征着故乡的记忆与怀念。
- 烟水:代表模糊而又亲近的思念。
- 乡树:象征着故乡的根与归属感。
- 土音:乡音的熟悉感带来安慰与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京国”指的是: A. 故乡
B. 旅行的地方
C. 诗人的居住地 -
“乡树中流辨”中的“流”字意指: A. 河流
B. 移动
C. 分辨 -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思乡
C. 忧伤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李白《静夜思》: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顾淳庆的《还家 其一》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顾淳庆更多地结合了自然景物的描写,而王维则通过对兄弟的怀念来表达情感。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淳庆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