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时间: 2025-01-01 16:18:38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

夕凉恰恰好溪行,
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
一荧松火隔篱明。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凉风正好,适合沿溪而行;
暮色渐浓,催促着人们加快脚步。
走到半路,蛙声响起,迫使我停下脚步;
一只萤火虫的微光,透过篱笆闪烁着亮光。

注释:

  • :雨过天晴。
  • 蛙声:青蛙的叫声,常在夏季夜晚听到。
  • :指萤火虫,有光亮之意。
  • 松火:指萤火虫的光,像松树的火光一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蛙声”和“荧火”作为自然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用以描绘宁静的夜晚和自然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诗歌常常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夏至时节,正值雨后,诗人趁着傍晚的凉爽,沿溪而行,感受自然的美好,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天雨后傍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开头两句“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将时间、空间和情感融合在一起,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夕阳西下时的清新与急迫。接下来的“半路蛙声迎步止”,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陶醉。最后一句“一荧松火隔篱明”,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将夜晚的微光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夕凉恰恰好溪行:夕阳西下,凉爽的风正好适合沿着小溪漫步。
  2. 暮色催人底急生:黄昏的色彩渐浓,催促着人们加快脚步,仿佛时间在流逝。
  3. 半路蛙声迎步止:走到半路,听到蛙声,仿佛在招呼诗人停下脚步,享受这份宁静。
  4. 一荧松火隔篱明:一只萤火虫的微光透过篱笆闪烁,照亮了夜晚,增添了几分情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萤火虫的光比作“松火”,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蛙声以“迎”的动作,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季雨后傍晚的宁静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传达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夕凉:象征着温暖与凉爽并存的美好时光。
  • 蛙声:自然的声音,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宁静。
  • 荧火:象征希望与美好,给夜晚带来微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蛙声”是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的急促

  2. 诗中“夕凉恰恰好溪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宁静与惬意
    C. 迷茫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加沉静、深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