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

时间: 2025-01-04 07:46:59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白话文翻译:

鸡叫时人们出门,狗叫时人们回家。
秋天来了,公事繁忙,出行不再等待时机。
昨夜下了三尺雨,灶下已经生出了泥巴。
人们说在田里工作的人快乐,但只有你知道其中的苦楚。

注释:

  • 鸡鸣:指鸡叫,象征清晨,人们开始一天的工作。
  • 犬鸣:指狗叫,象征傍晚,人们结束一天的工作。
  • 公事急:意指秋季农事繁忙,公事(农事)需要及时处理。
  • 出处不待时:出行不再等候合适的时机,暗示工作压力。
  • 三尺雨:形容降雨量大,三尺的雨水。
  • 灶下生泥:指雨水浸润土地,造成泥泞,影响生活。
  • 田家乐:指人们认为田间生活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士元,号隐惭,宋代诗人,其诗风质朴自然,常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表现农民的辛苦与乐趣。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宋代,社会经济逐渐发展,但农村生活依然艰辛。诗人通过描绘农事的忙碌与艰辛,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田家》这首诗以简单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真实景象,展现了农民在秋季忙碌的心态。诗首句以“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开篇,生动描绘了农民的作息规律,鸡鸣时出门,犬鸣时归家,充分体现了农村生活的规律性和劳动的辛苦。

接下来的“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季农事的繁忙,诗人通过“出处不待时”表明了农民面临的压力与紧迫感。紧接着,诗中提到“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以生动的意象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对农事的影响,雨水浸润土地,虽然对农作物有益,但也给生活带来了困扰。

最后一句“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更是点明了诗歌的核心思想。表面上,田间生活被认为是快乐的,但诗人用“尔苦”道出了农民的辛劳与不易,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引发读者对农民生活的深思与同情,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鸡鸣人当行:鸡叫声响起时,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强调早晨的开始。
  • 犬鸣人当归:狗叫声响起时,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强调归家的时刻。
  • 秋来公事急:秋季来临,农事繁忙,给人们带来压力。
  • 出处不待时:出行不再等待合适的时机,暗示工作的紧迫性。
  • 昨夜三尺雨:昨夜降雨量巨大,影响农田及生活。
  • 灶下已生泥:泥巴的形成表明雨水的影响,生活的艰辛。
  • 人言田家乐:外界认为田间生活快乐。
  • 尔苦人得知:只有真正的农民才知道其中的苦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与雨后泥巴的景象结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辛苦与不易,揭示了表面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鸡鸣:象征清晨与开始,代表希望与新的开始。
  • 犬鸣:象征归家与结束,代表安宁与休息。
  • :象征丰收与忙碌,同时也是农事的关键时节。
  • 三尺雨:象征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表现出天人相应的关系。
  • 泥巴: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困扰,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制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鸡鸣”象征什么?

    • A) 归家
    • B) 开始
    • C) 休息
  2. 诗中“出处不待时”表达了什么情绪?

    • A) 悠闲
    • B) 紧迫
    • C) 安宁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农民的快乐
    • B) 农民的苦楚
    • C) 农民的富裕

答案:

  1. B) 开始
  2. B) 紧迫
  3. B) 农民的苦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陈师道的《田家》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但陶渊明更强调田园的恬淡与乐趣,而陈师道则更突出农民的辛劳与现实。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