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4-09-19 21:52:13

为改之曰官样黄,作清平乐词,且令方内知有此名也。

重重叠叠。

娜袅裙千襵。

时样官黄香百叶。

一岁相逢两节||。

曲阑绕遍芳丛。

一枝作意妍秾。

折得有谁相忆,却须还与秋风。

意思解释

清平乐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原文展示:

为改之曰官样黄,作清平乐词,且令方内知有此名也。重重叠叠。娜袅裙千襵。时样官黄香百叶。一岁相逢两节是岁闰九月,两作重阳。曲阑绕遍芳丛。一枝作意妍秾。折得有谁相忆,却须还与秋风。

白话文翻译:

为了改为官样的黄,作《清平乐》的词,且让方圆的人都知道这个名字。重重叠叠的裙摆,娜娜袅袅,像千朵花瓣。时节如官黄香的百叶,一年中相逢两次节日,今年是闰九月,两次庆祝重阳。曲阑围绕着花丛,一枝花儿妍丽动人。折下这花,有谁会记得呢?却还得归还给秋风。

注释:

字词注释:

  • 官样: 指官方样式,常用于形容规范或标准的样子。
  • 重阳: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
  • 妍秾: 妍丽而繁盛的样子。

典故解析: 重阳节是古代中国的传统节日,源于对长寿的祝愿,常常在这一天登高赏菊、插茱萸,寓意驱邪保平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1100),字仲明,号山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以诗词和散文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颇具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清平乐》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对节日文化的观察有关,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和节日的欢愉。开头以“官样黄”引入,既强调了形式上的规范,又隐含了对生活的审美追求。诗中“娜袅裙千襵”通过形象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女性的柔美与婉约,仿佛看到了一个身着华丽裙子的女子在花丛中轻舞。接着提到“重阳”,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节日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最后一句“却须还与秋风”,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与放下,似乎在告诫我们珍惜当下,迎接未来的变化。整首词在抒情中融入了对自然的礼赞,情感细腻,意境悠远,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改之曰官样黄: 诗人以“官样黄”作为引子,暗示一种规范与标准的追求。
  • 作清平乐词: 表达了创作的目的,清平乐作为词牌名,蕴含了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 重重叠叠: 形容裙摆的重叠,传达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 一岁相逢两节: 强调时间与节日的重合,显示出生活的循环。
  • 折得有谁相忆: 提出一种哲学思考,折花虽美,但有谁会记得这些瞬间呢?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娜袅裙千襵”比喻女性的优雅。
  • 拟人: “秋风”仿佛能与人对话,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节日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裙摆: 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生活的细腻。
  • 重阳: 象征长寿与团圆,承载着对生活的祝愿。
  • 秋风: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官样黄”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规范
    C. 花卉
    答案: B

  2. 重阳节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八月
    B. 九月
    C. 十月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秋风”象征什么? A. 生命
    B. 时间流逝
    C. 自然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清平乐》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加直接,体现出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