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咏酴醿菊)》

时间: 2025-01-19 13:53:12

点点轻黄减白,垂垂重露生鲜。

肌香骨秀月中仙。

雪满瑶台曳练。

绰约却宜长见,清真不假余妍。

殷勤与插小婵娟。

要试尊前玉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咏酴醿菊)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点点轻黄减白,垂垂重露生鲜。
肌香骨秀月中仙。雪满瑶台曳练。
绰约却宜长见,清真不假余妍。
殷勤与插小婵娟。要试尊前玉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酴醿菊的美丽。它的花瓣轻轻地泛着黄色,逐渐减去白色,露水凝重地挂在上面,显得新鲜动人。它的肌肤芬芳,骨架修秀,宛如月中的仙女,雪白的花瓣如同瑶台上的轻纱。这样的美丽姿态,值得长久欣赏,清新自然,不需要过多的装饰。殷勤地想为那小菊花插上花朵,想要在酒杯前一试她的美貌。

注释:

  • 点点轻黄:形容花瓣的颜色,淡黄逐渐减去白色。
  • 垂垂重露:形容花瓣上面挂着沉重的露珠。
  • 肌香骨秀:形容花的香气和形态,肌肤芬芳,骨架修秀。
  • 雪满瑶台:比喻花瓣洁白如雪,像瑶台上的轻纱。
  • 殷勤与插小婵娟:殷勤地想为那小菊花插上花朵,婵娟指美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约1049—1100),字士元,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散文,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脱俗,深入人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诗人追求宁静、优雅的生活情趣之时。酴醿菊象征着清雅、高洁的品格,诗人通过对其描写,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咏酴醿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酴醿菊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花卉的深厚情感。开篇以“点点轻黄减白”引出花的颜色,接着用“垂垂重露生鲜”描绘花瓣上挂着露珠的生动场景,生动而形象。诗中“肌香骨秀”则传达了酴醿菊的芬芳和优雅,仿佛将它比作月中的仙女,超凡脱俗。整首诗中,诗人不仅展现了对酴醿菊的赞美,更流露出对清新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语句韵律和谐,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悟。最后一句“要试尊前玉面”更是将诗人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升华,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一个充满灵动与情趣的艺术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点点轻黄减白:描绘花瓣的颜色变化,表现出花的清新。
    • 垂垂重露生鲜:形容露珠的沉重,突显花的娇嫩。
    • 肌香骨秀月中仙:以仙女作比,强调花的美丽与气质。
    • 雪满瑶台曳练:将花瓣比作轻纱,展现其洁白。
    • 绰约却宜长见:赞美花的姿态,值得常常欣赏。
    • 清真不假余妍:强调花的自然美,不需要人为修饰。
    • 殷勤与插小婵娟:表达诗人想要为花添彩的殷勤之情。
    • 要试尊前玉面:传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肌香骨秀”比喻花的芬芳与优雅。
    • 拟人:赋予花仙女般的气质,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酴醿菊的赞美与欣赏,体现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酴醿菊:象征清雅、高洁,代表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 露珠:象征纯真、美好,增添了花的生动感。
  • 仙女:比喻花的美丽,提升了整体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师道
    C. 杜甫
    D. 白居易

  2. “雪满瑶台曳练”中的“瑶台”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仙女的居所
    C. 诗人的家
    D. 古代的乐器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和拟人
    B. 排比和夸张
    C. 对仗和反问
    D. 反复和设问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菊花》——陶渊明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菊花》同样描写了菊花的清雅与高洁,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 杜牧的《秋夕》则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风格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