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瀑
作者: 王信 〔宋代〕
闻道东阳水乐亭,一经坡句万年声。
我来石洞得飞瀑,谁赋新诗留美名。
平地有雷鸣不断,半天无雨势如倾。
欲知山水醉翁意,且请主人迟酒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听说东阳的水乐亭,那里一句诗能传唱千年。我来到石洞,见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谁又为此赋诗留下美名呢?平地上雷声轰鸣不断,天空中却没有下雨的迹象,水流仿佛倾泻而下。想要知道这山水的醉人意境,不妨请主人慢慢斟酒畅饮。
注释:
字词注释:
- 闻道: 听说
- 水乐亭: 一种水边的亭子,通常为游人所乐
- 一经: 一句诗
- 坡句: 指诗句
- 飞瀑: 高落的瀑布
- 赋: 作诗
- 雷鸣: 雷声
- 势如倾: 水流如倾倒般急速
典故解析:
- 醉翁意: 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意指在山水之间的醉人情景,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陶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信,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山水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信游览东阳水乐亭时,表达了他在欣赏飞瀑美景时的感慨与对诗歌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阳水乐亭的飞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感情和对诗歌艺术的敬意。开头的“闻道东阳水乐亭”引入了诗的主题,给人一种耳闻目睹的感觉,仿佛带领读者走入景中。紧接着,诗人用“万年声”来形容诗句的传唱,彰显了诗歌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感。
诗的中间部分,“我来石洞得飞瀑”,既是一种自我引入,也是对飞瀑的直接描写,点明了诗的主旨。飞瀑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而“谁赋新诗留美名”则反映了诗人对前人作品的思考,显示出一种文化的延续。
后两句“平地有雷鸣不断,半天无雨势如倾”形成强烈的对比,雷鸣象征着力量与冲击,而无雨则传达出一种空灵的美感,反映了自然的奇妙与不可捉摸。最后一句“欲知山水醉翁意,且请主人迟酒行”不仅是对饮酒作乐的号召,也是对自然与人生哲学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道东阳水乐亭:引入背景,展示对地方的向往。
- 一经坡句万年声:强调诗句的传承与历史的沧桑感。
- 我来石洞得飞瀑:亲自经历,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
- 谁赋新诗留美名:思考艺术的传承与创造。
- 平地有雷鸣不断:描绘景象,增强气氛的紧张感。
- 半天无雨势如倾:形成视觉和听觉的对比,展现自然之奇。
- 欲知山水醉翁意:引用典故,表达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
- 且请主人迟酒行:邀请饮酒,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 “平地有雷鸣”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声音。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艺术传承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瀑: 代表自然力量和美感。
- 雷鸣: 象征力量的震撼。
- 酒: 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乐亭”位于哪个地方?
A. 东阳
B. 西安
C. 北京 -
诗中的“飞瀑”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力量
B. 历史的沉重
C. 道德的高尚 -
“欲知山水醉翁意”中的“醉翁”指的是谁?
A. 王信
B. 欧阳修
C. 李白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信的《飞瀑》相比,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及饮酒作乐的意境,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与主题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