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寄谢五》
时间: 2025-01-19 14:50:33意思解释
定风波·寄谢五
作者:曾廉 〔清代〕
原文展示:
丛石孤桥屋似艭。蔗园风物亚邗江。夹路青青书带草。刚好。诗人终日倚书窗。四十六年同作赋。人诩。六朝体格韵琤瑽。岂料如今俱白首。惟有。春来幽兴在兰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石头丛生的小桥和像船一样的房屋,周围的甘蔗园景色与邗江相似。夹道两边的青草如书带般青翠。这正好,诗人整日倚靠在书窗旁。四十六年来与友人同作诗赋,大家都称赞。六朝时代的诗韵格调,岂料如今我们都已白发苍苍。只希望春天来临时,仍能在幽静的兰花香气中寻得些许兴致。
注释:
- 艭:古代一种船的名称。
- 亚:比喻,表示不如。
- 倚书窗:指靠在书窗旁,表示诗人的生活状态。
- 六朝:指东吴、东晋到南朝时期的文化,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格。
- 兰茳:指兰花和茳白,象征清幽的环境与雅致的兴致。
典故解析:
- 六朝体:指六朝时期的诗歌风格,代表了一个文学高峰。
- 白首:象征年老,反映诗人的感慨和人生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廉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曾廉的晚年,正值人到中年,感叹光阴荏苒,回首往昔,尤其是与友人一起创作的岁月,增添了不少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定风波·寄谢五》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与时间的思考。诗中开头的描写以山石、孤桥、房屋以及蔗园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优雅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依恋。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回忆起与朋友一起吟咏诗作的时光,那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岁月。但随着年华的逝去,诗人感受到无奈与感伤,白发苍苍的现实让他不禁思索人生的意义。
然而,诗人在结尾部分仍然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他希望即便在老去的岁月中,仍能在春天的幽静与兰花的芬芳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观的精神不仅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哲理,既有对友谊、青春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丛石孤桥屋似艭:描绘孤独的环境,石头和小桥构成静谧的氛围,房屋的比喻使其更具诗意。
- 蔗园风物亚邗江:用邗江的景色来衬托蔗园的美,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喜爱。
- 夹路青青书带草:夹道的青草如书带般青翠,传达出一种书卷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 诗人终日倚书窗:表现诗人沉浸于书卷之中,体现了他的文人气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 四十六年同作赋:回忆与朋友同作诗赋的岁月,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
- 人诩:他人对他的称赞,反映了诗人的社会地位与成就。
- 岂料如今俱白首:感叹时间的无情,生命的流逝引发对老去的忧虑。
- 惟有春来幽兴在兰茳:即使年华已逝,仍然希望在春天的兰花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房屋比作船,象征漂泊与孤独。
- 对仗:如“夹路青青书带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绘,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深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感慨时间流逝与对生命的思考,虽然面临着衰老,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桥:象征孤独,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蔗园: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繁荣。
- 兰茳:象征优雅、清新和内心的宁静。
- 白首:象征老去,反映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所提到的“白首”是指什么?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诗人
D. 孩子 -
诗人整日倚靠在什么地方? A. 桥上
B. 书窗旁
C. 蔗园中
D. 河边 -
诗中提到“六朝体”主要指的是哪个时期的文化? A. 唐代
B. 宋代
C. 六朝时期
D. 明代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但更多的是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 《春江花月夜》: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定风波·寄谢五》在对自然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上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