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衰病逢行健,归途未寂寥。
晚山青泼眼,早稻绿平腰。
林旧藏僧寺,溪新架石桥。
松阴田舍古,小立听鸣蜩。
白话文翻译:
我在衰弱与疾病中出行,归途依然没有感到孤寂。
远处的晚山苍翠如泼墨,早熟的稻谷在田间一片绿意。
树林里旧时藏有僧侣的寺庙,溪边新架起了石桥。
在松树的阴影下,古老的田舍静静伫立,我小心翼翼地停下脚步,聆听虫鸣。
注释:
- 衰病:指衰弱和生病的状态。
- 行健:出行时身体健壮。
- 寂寥:孤独寂静。
- 晚山:指傍晚时分的山景,常用于表达温柔的自然景色。
- 泼眼:形容色彩鲜明,似乎用墨水泼洒而成。
- 早稻:指早熟的稻谷。
- 林旧藏僧寺:指树林中藏有古老的寺庙。
- 溪新架石桥:新搭建的石桥横跨溪流。
- 鸣蜩:指蝉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牥,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日常生活而受到赞誉。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反映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出行之际,反映了他在病中出游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孤独感的思考。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郊行》是一首描写归途景色和诗人内心感受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晚山、稻田、林寺、溪桥等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田园风光。诗人以“衰病逢行健”开篇,点明了出行的身体状况,然而归途并不寂寥,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在自然的映衬下,诗人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延续和希望,尽管身体虚弱,但心灵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细腻与写实风格。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是外在的景色,更是内心情感的投射,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尤其是最后一句“小立听鸣蜩”,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的声音结合,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衰病逢行健:即使身体衰弱,出行时却感到健康。
- 归途未寂寥:回家的路上并不觉得孤单。
- 晚山青泼眼:远处的山色如墨水般苍翠。
- 早稻绿平腰:早熟的稻谷在田间一片绿意,平坦如腰。
- 林旧藏僧寺:树林中藏有古老的寺庙。
- 溪新架石桥:新搭建的石桥横跨溪流。
- 松阴田舍古:古老的田舍在松树阴影下静静伫立。
- 小立听鸣蜩:我小心翼翼地停下脚步,聆听虫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晚山青泼眼”,将山景比作泼墨,形象生动。
- 对仗:如“早稻绿平腰,林旧藏僧寺”,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体虚弱,但仍能在自然中找到慰藉与快乐。
意象分析:
- 晚山:象征着宁静和自然的美。
- 早稻:代表着丰收与希望。
- 僧寺:象征着宁静与沉思。
- 石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连接。
- 鸣蜩:象征着生命的声音与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郊行》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晚山”用什么形容?
- A. 苍翠如墨
- B. 金黄灿烂
- C. 雪白如玉
-
诗中的“鸣蜩”指的是什么?
- A. 鸟鸣
- B. 蝉鸣
- C. 风声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写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的情感。杜甫在诗中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而潘牥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