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庙》
时间: 2025-01-01 13:5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散星驰不尽流,殢人江海思悠悠。
出山岂特分清浊,歧路无端感去留。
咫尺便成千里别,萦回难挽百年愁。
最怜萍叶随波去,夜夜寒情上客舟。
白话文翻译:
云朵散去,星星飞驰,流淌不尽的情思如江海般悠远。
出山的行程,岂止是为了分清清浊,岔路无尽,让人感叹去留。
咫尺之间竟然成了千里之遥的别离,缠绕心头难以挽回的百年忧愁。
最让人怜惜的,是那随波漂流的萍叶,每夜寒风中情思涌上客船。
注释:
字词注释:
- 殢:使人沉醉、困惑。
- 歧路:分岔的道路,这里比喻人生的选择。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实际却有千里之远的感觉。
- 萍叶:指浮萍,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 江海:象征浩瀚的思绪,常用来比喻人心的波澜。
- 千里别: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离别的情景,强调情感的深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敦元(约1640—不晚于1710),字子云,号澄斋,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俊逸,深受 contemporaneous 诗人喜爱。
创作背景: 《分水庙》写于诗人游历之际,表现了他对人生选择和离别愁苦的思考,反映了清代社会中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挣扎。
诗歌鉴赏:
《分水庙》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情感的诗作,诗中呈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以“云散星驰”描绘出一种自然的变化,仿佛在暗示人生的无尽流转。接着,诗人通过“出山岂特分清浊”来反思选择的意义,出山不只是为了分开清浊,而是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选择与感悟。
咫尺与千里之间的对比,凸显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尽管身处近旁,却因种种原因产生了难以言表的距离,诗人对此感到无奈与忧伤。最后,诗中的“萍叶随波去”则是对漂泊与无根生活的感叹,表达了对待生命中种种离别的不舍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人情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散星驰不尽流:描绘自然现象,暗示时间流逝与思绪的流动。
- 殢人江海思悠悠:表达对人情冷暖的感慨,思绪如江海般浩瀚。
- 出山岂特分清浊:出山不仅是为了选择,更是人生的选择与抉择。
- 歧路无端感去留:人生的选择充满不确定,让人思考去与留的意义。
- 咫尺便成千里别:距离的变化让亲近变得遥远,强调离别的痛苦。
- 萦回难挽百年愁:心中的愁绪如百年之久,难以释怀。
- 最怜萍叶随波去:对漂泊不定的生活感到怜惜,表达无奈的情感。
- 夜夜寒情上客舟:每夜的寒风中,思念和忧愁愈发明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思比作江海,形象生动。
- 对仗:如“咫尺便成千里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萍叶的漂流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人生的选择与离别展开,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变化与流动。
- 星:象征遥远与希望。
- 江海:象征广阔与深邃的思绪。
- 萍叶:象征漂泊与无根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咫尺便成千里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亲密
- B. 遥远
- C. 难以割舍
-
诗中“最怜萍叶随波去”中,萍叶象征了什么?
- A. 家庭
- B. 漂泊不定的生活
- C. 财富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分水庙》与王维的《送别》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王维的作品更多地侧重于对友谊的珍视,而戴敦元则更强调人生的选择与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戴敦元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