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丹阳寄表民》
时间: 2025-01-04 09:50: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至丹阳寄表民
王安石
晓马駸駸路阻修,
春风漠漠上衣裘。
三年衔恤空余息,
一日忘形愿少留。
末路悲欢随俯仰,
此生身世信沉浮。
寄声德操家人道,
炊黍吾今且暂休。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马儿疾驰在路上,但前方路途却阻塞;春风轻柔地吹拂,让人不禁披上衣裘。过去三年辛苦工作的回忆如今成了空余的叹息,而在这一日的短暂时光中,我却希望能多留一些时间。人生的悲欢离合如同随意的俯仰,这一生的身世也确实是浮沉不定。我寄语家人,谈及德行操守,今天就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享受一顿简单的黍米饭。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马:清晨的马匹,指早起出行的马。
- 駸駸:形容马跑得快。
- 春风漠漠:春风温柔而轻柔,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 衔恤:指牵挂、思念的情感。
- 炊黍:指煮黍米,黍米是古代的一种粮食。
典故解析
- 沉浮:形容人生的起伏不定,常用以描绘人的命运。
- 德操:指个人的道德操守,通常用于对家人和后辈的教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社会经济改革,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诗词和散文著称。
创作背景
《将至丹阳寄表民》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在政治生活与个人感情之间的矛盾与挣扎。此诗写于他即将前往丹阳时,既有对家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浮沉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马行路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家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以“晓马駸駸”生动描绘出早晨出行的情景,令人感受到一份急切与不安。接下来的“三年衔恤空余息”则表现了他在外任职期间的辛苦与对家人的牵挂。诗中流露出深邃的哲理思考,人生如同一场沉浮,悲欢离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幻。最后两句中,诗人寄语家人,希望他们能坚守道德操守,同时也表达了他暂时放下工作的愿望,享受简单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情感上真挚而细腻,表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责任感与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交织,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马駸駸路阻修:描绘清晨出发的马儿飞奔,但前方的道路却不顺畅,暗示人生旅途的不易。
- 春风漠漠上衣裘:春风轻柔,令人感到温暖,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对未来的希望。
- 三年衔恤空余息:回顾三年间的辛劳与对家人的思念,感到疲惫与空虚。
- 一日忘形愿少留:希望在短暂的时间中,能忘却烦恼,享受生活的片刻。
- 末路悲欢随俯仰:人生的悲欢离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此生身世信沉浮:人生的身世如同浮沉,充满不确定性,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
- 寄声德操家人道:寄托对家人的希望与教诲,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炊黍吾今且暂休:表示自己暂时放下工作,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晓马駸駸”和“春风漠漠”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 比喻:通过“末路悲欢随俯仰”比喻人生的变迁,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春风以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出王安石关心家人、重视道德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己政治生涯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马:象征希望与奋发向前的精神。
- 春风:代表温暖和生命的复苏。
- 衔恤:代表深厚的亲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晓马”的意思是什么?
- A. 晚上的马
- B. 清晨的马
- C. 疲惫的马
- D. 跑得慢的马
-
“末路悲欢随俯仰”中的“俯仰”指的是什么?
- A. 低头和抬头
- B. 走路的姿势
- C. 看风景
- D. 听音乐
-
诗人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政治的思考
-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感慨与对家人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描写
-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将至丹阳寄表民》的对比:
- 主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接,强调孤独感;而《将至丹阳寄表民》则结合了人生的思考与哲理。
- 情感:王安石的诗更为沉稳深邃,而李白的诗则多了一份浓烈的乡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王安石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