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九日初谒卫真太清宫二首》

时间: 2025-01-06 08:56:33

帷间角麈千年白,庭下髯羱一点青。

当日乘云无马迹,只今遗木尽龙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九日初谒卫真太清宫二首
作者:晁补之

帷间角麈千年白,
庭下髯羱一点青。
当日乘云无马迹,
只今遗木尽龙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帷幕之间,千年的白色角麈(即一种古代的羽毛装饰),
庭院下,青色的髯羱(即一种神话中的生物,常用于比喻)如同一抹青色。
当年(我)乘云而来,毫无马蹄的痕迹,
如今只剩下遗留的树木,尽显龙的形状。


注释

字词注释:

  • 帷间:指帷幕之间,形容环境的幽静。
  • 角麈:古代的一种装饰,象征着高贵和悠久。
  • 髯羱:传说中的动物,形象神秘,常与高雅、神秘有关。
  • 乘云:形容乘坐云彩而来,隐喻神仙的生活。
  • 马迹:指马的脚印,象征着行踪。
  • 遗木:指留下来的树木,暗示时间的流逝。
  • 龙形:象征着尊贵与力量,常与神话传说相关。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乘云”常用来形容仙人或高人出行的方式,暗示诗人追求的理想生活。
  • “龙形”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常与皇帝或神灵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1120年),字公美,号独醒,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尤其是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作品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晁补之初访卫真太清宫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以及诗人个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致的描绘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开篇的“帷间角麈千年白”,通过“千年”二字,传达出时间的悠久与空间的静谧,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受。接下来的“庭下髯羱一点青”,则通过“青”字,营造出一种生动而清新的画面,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当日乘云无马迹”一语,回忆起诗人曾经的轻盈和洒脱,仿佛他在遥远的仙境中自由穿梭,然而现实的“只今遗木尽龙形”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变化。这里的“龙形”不仅象征着昔日的辉煌,也暗示着人事如梦,万物皆会消逝。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帷间角麈千年白: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场景,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庭下髯羱一点青:引入了生命的色彩,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当日乘云无马迹:回忆过去的轻松自在,强调了时间的流逝。
  • 只今遗木尽龙形:表达了人事如梦的感慨,传达出对逝去岁月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髯羱”比喻理想与神秘。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例如“千年白”与“一点青”。
  • 拟人:通过“遗木尽龙形”,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过往的回忆,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纯洁与时间的流逝。
  • :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象征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 :象征力量与尊贵,反映出对历史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髯羱”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神话中的生物
    C. 一种动物

  2. 诗人通过“乘云”来表现:
    A. 自由自在的生活
    B. 追求名利
    C. 对历史的怀念

  3. 该诗的主要主题是:
    A. 对爱情的追忆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生命与历史的感悟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晁补之更注重历史的厚重感,而王维则突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对晁补之《十月九日初谒卫真太清宫二首》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