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回》

时间: 2025-01-19 21:52:13

十里西湖二月天。

红紫暄妍。

苏公堤上沽春酒,向桃溪李径留连。

花神如解意,尽吐樽前。

醉折红英插帽檐。

春色嫣然。

金铃着意深深护,忍听林表啼鹃。

止容轻粉蝶,双宿双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看花回
作者:陆求可 〔清代〕

十里西湖二月天。
红紫暄妍。
苏公堤上沽春酒,
向桃溪李径留连。
花神如解意,
尽吐樽前。
醉折红英插帽檐。
春色嫣然。
金铃着意深深护,
忍听林表啼鹃。
止容轻粉蝶,
双宿双穿。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的西湖上,春天的气息弥漫四周,鲜花盛开,红紫相映,十分娇艳。苏公堤上,游人们沉醉于春酒,流连于桃溪和李径之间。若花神能理解人意,必定在酒樽前尽情绽放。醉意朦胧中,我折下红花,插在帽檐上。春色如此迷人,金铃花用心呵护,难忍听到林外的啼鹃。此时只容许轻盈的粉蝶,双双相宿,穿梭飞舞。

注释

  • 十里西湖:指的是杭州西湖的美丽风景。
  • 苏公堤:指的是苏东坡所建的堤岸,是西湖著名的观光地点。
  • 沽春酒:沽,购买,指的是饮酒享春。
  • 桃溪李径:桃花溪和李花小径,春天景色的代表。
  • 醉折红英:醉意中折下红花。
  • 金铃:指金铃花,象征春天的美丽和生命力。

典故解析

“苏公堤”是对苏东坡的尊称,他在西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诗篇。此诗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蕴含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求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作品多以春夏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正值百花齐放,诗人于西湖游玩,感受到春的气息,因而作诗表达。

诗歌鉴赏

《看花回》是一首典型的描写春天的诗作,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将西湖的春色与饮酒作乐的场景相结合,展现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诗中“十里西湖二月天”一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好的时光。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景象如“红紫暄妍”“醉折红英”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里西湖二月天: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丽景色。
  2. 红紫暄妍:花朵绚丽多彩,生动展现春天的繁荣。
  3. 苏公堤上沽春酒:人在苏公堤上饮酒,体现春游的乐趣。
  4. 向桃溪李径留连:在桃花溪和李花小路间流连。
  5. 花神如解意,尽吐樽前:如果花神懂得人心,愿意在酒樽前绽放。
  6. 醉折红英插帽檐:醉酒中折红花,插在帽檐上,表现了诗人的洒脱。
  7. 春色嫣然:春色美丽动人,给人愉悦的感觉。
  8. 金铃着意深深护:金铃花用心呵护,表现出春的珍贵。
  9. 忍听林表啼鹃:难以忍受林外的杜鹃啼叫,似乎打破了宁静。
  10. 止容轻粉蝶,双宿双穿:只允许轻盈的粉蝶在此飞舞,表现出春天生机盎然。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氛围,情感细腻而丰富。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美丽与宁静。
  • 红紫花: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春酒:象征欢快的生活态度。
  • 花神:传达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十里西湖”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杭州
    • C. 上海
  2. “醉折红英”中的“红英”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花
    • B. 红色的酒
    • C. 红色的鸟
  3. 诗中提到的“金铃”指的是哪种花?

    • A. 桃花
    • B. 金铃花
    • C. 菊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与陆求可的《看花回》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前者偏重于清晨的宁静,后者则强调春天的欢愉和热闹。两首诗都展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陆求可的诗歌世界》

以上是对《看花回》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