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亭置酒》
时间: 2025-01-04 09:04: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岘山亭置酒 曾巩 〔宋代〕
石磴萦回入杳冥,筠松高下簇虚亭。 春归野路梅争白,雪尽沙田麦正青。 马窟飞云临画栋,凤林斜日照疏棂。 长年酒量殊山简,却上篮舆恨独醒。
白话文翻译:
石阶盘旋深入幽暗之处,竹松高低错落围绕着空亭。 春天归来,野路上的梅花竞相绽放,雪已消融,沙田里的麦苗正绿。 马窟上空云雾缭绕,仿佛靠近了画中的楼阁,凤林斜阳照耀着稀疏的窗棂。 我的酒量虽不如山简,却因独自清醒而感到遗憾,只能乘着篮舆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石磴:石阶。
- 萦回:盘旋。
- 杳冥:幽暗深远。
- 筠松:竹和松。
- 簇:聚集。
- 虚亭:空亭。
- 争白:竞相绽放。
- 雪尽:雪已消融。
- 沙田:沙质的田地。
- 马窟:地名,指马窟山。
- 画栋:画中的楼阁。
- 凤林:地名,指凤林山。
- 疏棂:稀疏的窗棂。
- 长年:常年。
- 酒量:饮酒的能力。
- 殊:不同。
- 山简:人名,指山简,古代酒量好的人。
- 篮舆:篮子做的轿子。
- 恨独醒:因独自清醒而感到遗憾。
典故解析:
- 山简:山简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酒量著称。诗中提到“长年酒量殊山简”,意指自己的酒量不如山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曾巩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岘山亭的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酒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独自清醒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岘山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中“春归野路梅争白,雪尽沙田麦正青”一句,通过对梅花和麦苗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和自然的复苏。后两句“马窟飞云临画栋,凤林斜日照疏棂”则通过意象的叠加,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结尾“长年酒量殊山简,却上篮舆恨独醒”则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喜爱和对独自清醒的遗憾,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磴萦回入杳冥,筠松高下簇虚亭。”:石阶盘旋深入幽暗之处,竹松高低错落围绕着空亭,营造了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 “春归野路梅争白,雪尽沙田麦正青。”:春天归来,野路上的梅花竞相绽放,雪已消融,沙田里的麦苗正绿,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 “马窟飞云临画栋,凤林斜日照疏棂。”:马窟上空云雾缭绕,仿佛靠近了画中的楼阁,凤林斜阳照耀着稀疏的窗棂,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 “长年酒量殊山简,却上篮舆恨独醒。”:我的酒量虽不如山简,却因独自清醒而感到遗憾,只能乘着篮舆离去,表达了诗人对酒的喜爱和对独自清醒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马窟飞云临画栋”中的“飞云临画栋”比喻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画中的楼阁。
- 拟人:“春归野路梅争白”中的“梅争白”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竞相绽放。
- 对仗:“春归野路梅争白,雪尽沙田麦正青”中的“梅争白”与“麦正青”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岘山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酒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独自清醒的遗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磴:石阶,象征着深入幽暗之处。
- 筠松:竹和松,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梅争白:梅花竞相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麦正青:麦苗正绿,象征着春天的复苏和希望。
- 马窟飞云:云雾缭绕,象征着超脱尘世的意境。
- 凤林斜日:斜阳照耀,象征着宁静和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归野路梅争白”中的“梅争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
诗中“长年酒量殊山简”中的“山简”是指谁? A. 诗人自己 B. 古代酒量好的人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老师 答案:B
-
诗中“马窟飞云临画栋”中的“飞云临画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曾巩的《岘山亭置酒》:两首诗都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曾巩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
- 《唐宋诗鉴赏辞典》:对唐宋时期的诗作有详细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