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

时间: 2025-01-06 11:50:54

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

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

积水殆将沸,清风岂能兴。

草木恐焚燎,窗扉似炊蒸。

冰雪气已夺,蚊蝇势相矜。

发狂忧不免,暑饮讵复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热 曾巩 〔宋代〕 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 积水殆将沸,清风岂能兴。草木恐焚燎,窗扉似炊蒸。 冰雪气已夺,蚊蝇势相矜。发狂忧不免,暑饮讵复胜。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初伏时节,闷热之气升腾。炽热的太阳已经照耀,红色的云彩助长着热浪。 积水几乎要沸腾,清凉的风怎能兴起。草木恐怕会被烧焦,窗户和门框像是在蒸煮。 冰雪的清凉已被夺走,蚊蝇的势头相互夸耀。发狂的忧虑不可避免,暑天的饮品怎能再胜过。

注释:

  • 怫郁:闷热。
  • 赫日:炽热的太阳。
  • 照灼:照耀。
  • 赤云:红色的云彩。
  • 轩腾:热浪上升。
  • 殆:几乎。
  • 兴:兴起。
  • 焚燎:烧焦。
  • 炊蒸:蒸煮。
  • 夺:夺走。
  • 矜:夸耀。
  • 讵: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初伏时节的酷热天气,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炎热夏日的深刻感受和无奈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初伏时节的酷热天气。诗中“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炽热和热浪的上升,而“积水殆将沸,清风岂能兴”则夸张地表现了水几乎要沸腾、清凉的风无法兴起的情景。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酷热的感觉,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烦躁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炎热夏日的深刻感受和无奈情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回忆起初伏时节,闷热之气升腾。
  • “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炽热的太阳已经照耀,红色的云彩助长着热浪。
  • “积水殆将沸,清风岂能兴”:积水几乎要沸腾,清凉的风怎能兴起。
  • “草木恐焚燎,窗扉似炊蒸”:草木恐怕会被烧焦,窗户和门框像是在蒸煮。
  • “冰雪气已夺,蚊蝇势相矜”:冰雪的清凉已被夺走,蚊蝇的势头相互夸耀。
  • “发狂忧不免,暑饮讵复胜”:发狂的忧虑不可避免,暑天的饮品怎能再胜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积水殆将沸”比喻水的温度极高,“窗扉似炊蒸”比喻室内温度极高。
  • 夸张:如“积水殆将沸”夸张地表现了水的温度极高。
  • 拟人:如“赤云助轩腾”拟人化地描述了热浪的上升。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炎热夏日的深刻感受和无奈情绪。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酷热天气的深刻体验和内心的烦躁。

意象分析:

  • 赫日:炽热的太阳,象征着酷热。
  • 赤云:红色的云彩,象征着热浪。
  • 积水:几乎要沸腾的水,象征着高温。
  • 清风:无法兴起的风,象征着清凉的缺失。
  • 草木:恐怕会被烧焦的草木,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窗扉:像是在蒸煮的窗户和门框,象征着室内的闷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赫日已照灼”中的“赫日”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云彩 B. 炽热的太阳 C. 清凉的风 D. 沸腾的水
  2. 诗中“积水殆将沸”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3. 诗中“窗扉似炊蒸”中的“炊蒸”指的是什么? A. 烧焦 B. 蒸煮 C. 沸腾 D. 清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夏日绝句》:描绘夏日酷热的诗作,与曾巩的《苦热》有相似的主题。
  • 苏轼《赤壁赋》: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诗词对比:

  • 王安石《夏日绝句》与曾巩《苦热》:两者都描绘了夏日的酷热,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曾巩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曾巩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