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甲寅四月,夏气犹寒,芍药已残,新荷未出。登楼晨望,霭然有作》
时间: 2025-01-04 07:19: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琐窗寒
甲寅四月,夏气犹寒,芍药已残,新荷未出。登楼晨望,霭然有作。
才送春归,当阶芍药,剩红留影。风寒雨细,谁问绿苔芳径。晓光笼阑干暗凭,寂寞谁管离愁醒。只翠禽双语,似知人闷,笑人孤另。强起开明镜。又照见横波,泪痕香冷。今年好月,孤负粉樱红杏。甚佳期寒食踏青,倡条冶叶闲寄兴。但昏昏,梦入梨云,早莺啼懒听。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刚刚离去,门前的芍药花已经凋谢,只剩下红色的影子。细雨和寒风中,谁会问那绿苔的芳香小径呢?清晨的光线透过栏杆,我暗自倚靠,寂寞的心情无人关怀。只有那对翠色的小鸟在鸣叫,似乎知道我内心的烦闷,嘲笑我孤独的情绪。我强迫自己起身照镜子,镜中映出泪痕,香气已冷。今年的好时光,白白辜负了樱花和红杏的美好约定。寒食节的踏青时光本应是最好的时节,然而却是心情沉重,梦中却又飘然而入梨花的云间,早晨的黄莺懒得歌唱。
注释
- 甲寅四月:指农历四月,甲寅年。
- 芍药:一种花,常用于春夏季节,象征美丽和忧愁。
- 寒食:古代节日,纪念介子推,通常在清明前后,常有踏青活动。
- 翠禽:指绿色的小鸟,寓意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闿运,清代诗人,字梦阮,号白圭,晚号青松居士,著名的山水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甲寅年春末,正值四月,时节交替之际,春天已去,夏天尚未到来,作者在此时感受到自然的冷暖与内心的孤寂,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诗歌鉴赏
《琐窗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时节景象,诗人在送走春天后,感受到一丝寒意,展现出对自然的敏感和深刻的情感。诗中通过描写芍药的凋零和细雨的寒风,传达了对逝去春天的追忆与惋惜。诗人以“绿苔芳径”引入思绪,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显示出一种情感的共鸣。
细腻的描写中,鸟语和人心的关系也被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翠禽的鸣叫似乎在嘲笑诗人的孤独,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诗人在镜子中看到泪痕,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遗憾和对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具美感,春天的花卉、寒食的踏青都显得那么真实而又遥不可及,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送春归:春天刚刚离去,暗示了季节的变迁。
- 当阶芍药:门前的芍药花,映射出春天的美丽。
- 剩红留影:虽然花已凋谢,但仍留有红色的影子。
- 风寒雨细:描绘春末的寒冷细雨,增添了一种孤寂感。
- 谁问绿苔芳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 晓光笼阑干暗凭:描绘早晨的光线,表现出孤独的情境。
- 寂寞谁管离愁醒:内心的愁苦没有人关心。
- 只翠禽双语:翠鸟的鸣叫似乎在响应诗人的情感。
- 强起开明镜:强迫自己面对现实,审视内心。
- 泪痕香冷:泪水使香气变冷,暗示情感的失落。
- 孤负粉樱红杏:对美好时光的遗憾。
- 甚佳期寒食踏青:寒食节原为踏青的好时光,但诗人感到沉重。
- 昏昏,梦入梨云:意象梦境,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早莺啼懒听:早晨的黄莺懒得鸣叫,体现出诗人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泪痕香冷”描绘内心的感受,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翠禽的鸣叫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与人心紧密相连。
- 对仗:如“粉樱红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在季节变换中的孤独与无奈,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反映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芍药:象征美丽与感伤,春天的代表。
- 翠禽:春天的生机,传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 泪痕:内心的忧伤与失落。
- 寒食:节日的象征,联系到诗人的思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琐窗寒》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闿运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花卉是什么?
- A. 桃花
- B. 牡丹
- C. 芍药
- D. 兰花
-
“晓光笼阑干暗凭”中,阐述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王闿运 vs. 孟浩然
王闿运的《琐窗寒》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春末的孤独感;而孟浩然的《春晓》则通过清晨的美好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向往和珍惜。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闿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