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落叶声
作者: 路传经 〔清代〕
碧天高,凉月小。
蓦地声来秋杪。
堆金井,落荒铺。
寒枝起夜乌。
松阁静,湘帘冷。
簌簌寂无人影。
谁染就一林枫。
飘零万点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晴朗的天空下,凉爽的月光显得微小。
突然间,秋天的声音传来。
金色的叶子堆在井边,落叶铺满荒草。
寒冷的树枝上,夜晚的乌鸦开始鸣叫。
松阁静谧,湘帘冰冷。
寂静的环境中,没有一个人影。
是谁染红了整片树林?
飘落的树叶点缀着万点红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天: 碧蓝的天空。
- 凉月: 凉爽的月光。
- 蓦地: 突然、忽然。
- 秋杪: 秋天的末尾。
- 堆金井: 金色的叶子堆在井边。
- 寒枝: 冷清的树枝。
- 湘帘: 指窗帘,形容环境的清冷。
- 簌簌: 形容树叶或虫鸣声。
- 飘零: 形容叶子飘落,散落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湘帘”,可能与湘江流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相关。湘江作为历史文化名河,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思乡、离愁等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路传经,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歌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路传经的诗风兼具清新与沉稳,常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末,正值自然景色变化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这首《更漏子 落叶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静谧与凄凉。诗的开头以“碧天高,凉月小”描绘出秋天的清冷,给人一种辽阔而又孤独的感觉。接下来的“蓦地声来秋杪”突显出秋天的突然来临,声音的出现让人意识到季节的变换,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的流逝。
“堆金井,落荒铺”这两句通过具象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落叶的场景,金色的叶子像是铺成了秋天的地毯,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接着,寒冷的树木与夜晚的乌鸦交织,进一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
“松阁静,湘帘冷”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寂静的环境中,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处境。最后两句“谁染就一林枫,飘零万点红”则引发人们对自然的感慨,谁为这片林子染上了绚丽的红色,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消逝,隐喻着人的命运。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丰富,既表现了对秋天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天高,凉月小: 描绘了一个高远的蓝天和微小的凉月,暗示秋天的寂寥和清冷。
- 蓦地声来秋杪: 秋天的声音突然传来,暗示着季节的变换以及时间的流逝。
- 堆金井,落荒铺: 具体描写落叶的场景,金色的叶子堆积在井边,形成一幅秋日的美丽画卷。
- 寒枝起夜乌: 描绘出寒冷的树枝上,乌鸦在夜间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松阁静,湘帘冷: 描述静谧的松阁和冷清的窗帘,进一步增强了孤独感。
- 簌簌寂无人影: 落叶声和空寂的环境,突显了无人打扰的孤独状态。
- 谁染就一林枫: 引发思考,谁让这片树林染上了鲜红的色彩,暗含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慨。
- 飘零万点红: 最后以万点红色的落叶作结,既是对生命的赞美,也是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 “堆金井”比喻金色的秋叶,使用了生动的形象。
- 拟人: “谁染就一林枫”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松阁静,湘帘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景象展开,表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流逝的感叹。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反映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天: 象征高远与清澈,代表着开阔的心境。
- 凉月: 代表寂静、孤独的情感。
- 落叶: 象征生命的消逝与秋天的到来。
- 寒枝: 表达秋冬的凋零与孤寂。
- 万点红: 生命的绚烂与短暂,象征着回忆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凉月小”指的是什么?
A. 月亮很小
B. 月光清凉
C. 月亮在高空
D. 月亮很亮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索
C. 愤怒
D. 兴奋 -
“飘零万点红”中的“红”象征着什么?
A. 爱情
B. 生命的繁盛与短暂
C. 快乐
D. 秋天的气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山中杂诗》 - 王维
- 《枫桥夜泊》 - 张继
诗词对比:
可以将《更漏子 落叶声》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更侧重于秋天的孤独与思考,后者则展现了酒中豪情与人生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诗经》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意象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