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豆蔻丁香》
时间: 2025-01-17 10:17: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豆蔻丁香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豆蔻丁香,待则甚如今休也。
争知道本来面目,风光洒洒。
底事到头鸾凤侣,不如躲脱鸳鸯社。
好说与几个正迷人,休嗟讶。
纱窗外,梅花下。
酒醒也,教人怕。
把翠云翦却,缁衣披挂。
柳翠已参弥勒了,赵州要勘台山话。
想而今心似白芙蕖,无人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豆蔻和丁香的娇美,然而这些美丽的花朵在时光的流转中却显得无奈。谁能真正了解它们的本来面目呢?正如这风光无限,却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与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徘徊,不如选择躲避。作者轻声告诉那些正在迷惘的人们,不必感到惊讶。在纱窗外的梅花下,酒醒之后的心情令人畏惧。把那翠绿的云彩割去,披上黑色的衣裳。柳树的翠色已经映衬了弥勒佛,赵州的故事与台山的传说交织在一起。如今的心情如同白色的芙蕖,无人能画出其真实的美丽。
注释:
- 豆蔻:一种花,象征青春和美好。
- 丁香:又一种花,常用于比喻美丽的女子。
- 鸾凤侣:比喻美好的伴侣。
- 鸳鸯社:指恋爱的人们。
- 纱窗:窗户,轻薄的窗帘。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 翠云:绿云,象征美丽的景象。
- 缁衣:黑色衣服,可能象征哀伤或沉重的情感。
- 弥勒:弥勒佛,象征快乐和未来的希望。
- 赵州:指赵州的故事,可能与佛教传说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长庚,宋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人情的深刻理解。他的词常以女性的感情为题材,充满柔情与思索。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的孤独在词中得以体现。花的意象不仅是自然的美,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江红·豆蔻丁香》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自然意象的词作。开篇通过豆蔻与丁香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青春的美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这种美好的无奈与思考。诗人通过对花的描写,映射出对人生伴侣的渴望与失落。词中“底事到头鸾凤侣,不如躲脱鸳鸯社”的句子,深刻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无常,似乎在呼唤一种对美好生活的逃避。
词的后半部分,诗人用“酒醒也,教人怕”的句子,进一步表达了在现实中面对情感的脆弱与无奈。整首词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如梅花、翠云、弥勒等,构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与哀伤。最后一句“想而今心似白芙蕖,无人画”,则是对内心情感的总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却又深感无奈,无法实现的遗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豆蔻丁香,待则甚如今休也:描绘花的美丽与等待,暗示时间的流逝。
- 争知道本来面目,风光洒洒:问谁能了解花的真正姿态,虽然风光明媚,却不易捉摸。
- 底事到头鸾凤侣,不如躲脱鸳鸯社:对理想伴侣的失望,选择逃避爱情的社交。
- 好说与几个正迷人,休嗟讶:告诫迷恋爱情的人们,不必感到惊奇。
- 纱窗外,梅花下:描绘窗外的梅花,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 酒醒也,教人怕:酒醒后的清醒让人感到恐惧,暗指面对现实的无奈。
- 把翠云翦却,缁衣披挂:象征着抛弃美好的幻想,选择沉重的现实。
- 柳翠已参弥勒了,赵州要勘台山话:将柳树与佛教的弥勒结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想而今心似白芙蕖,无人画:心中孤独的感觉,比喻为无人可画的白芙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白芙蕖,形象地表现出孤独与美的结合。
- 拟人:花的描写赋予了其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添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人对感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豆蔻:青春与美好的象征。
- 丁香:美丽与柔情的代表。
- 梅花:坚韧与高洁的象征。
- 翠云:美好的理想与幻影。
- 白芙蕖:孤独的美,无法被他人理解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豆蔻”象征什么?
- A. 年龄
- B. 美好与青春
- C. 伤痛
- D. 富贵
-
词中提到的“酒醒”意味着什么?
- A. 快乐
- B. 恐惧面对现实
- C. 无所事事
- D. 旅行
-
“想而今心似白芙蕖,无人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意
- B. 对人生的迷惘与孤独
- C. 对爱情的渴望
-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表达女性对爱情的感慨。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桃花扇底江南水”,同样通过花的意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月亮为意象,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葛长庚的情感深度相呼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