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和覃孝方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7:55:00

极目平芜欲化烟,春愁黯黯不成眠。

半醒半醉帘垂地,微雨微晴水拍天。

望里花光浑暗淡,梦中云气太缠绵。

伏雷未起蛟龙蛰,閒过东风混沌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阴和覃孝方 其一
作者:丘逢甲 〔清代〕

极目平芜欲化烟,
春愁黯黯不成眠。
半醒半醉帘垂地,
微雨微晴水拍天。
望里花光浑暗淡,
梦中云气太缠绵。
伏雷未起蛟龙蛰,
闲过东风混沌年。

白话文翻译:

极目远望,平坦的原野像是要化作烟雾,
春天的愁苦使我心情沉重,无法入眠。
半醒半醉地,帘子垂挂在地上,
细雨和晴天交替,水面拍打着天空。
望去花影朦胧而暗淡,
梦中云雾缠绵不绝。
雷声尚未响起,蛟龙还在蛰伏,
闲适地度过了东风送来的混沌年份。

注释:

  • 极目:向远处眺望。
  • 平芜:广阔的平原。
  • 化烟:变得模糊,如烟雾般。
  • 春愁:春天带来的忧愁。
  • 半醒半醉:神志模糊的状态。
  • 微雨微晴:细雨与初晴交替的天气。
  • 拍天:水波拍打着天空的感觉。
  • 望里花光:望向远处花的光影。
  • 蛟龙:传说中的龙,象征着未发的潜能。
  • 闲过:悠闲度过。

典故解析:

  • 蛟龙:在古代文学中,龙常常象征潜在的力量与希望,蛟龙的蛰伏暗示着春天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 东风:古诗中常用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温暖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丘逢甲(1810-1858),字仲华,号秋水,湖南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局的关切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抒发内心的愁苦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丘逢甲的《春阴和覃孝方 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天的微妙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开篇的“极目平芜欲化烟”,以广阔的视野引入,展现出春日景色的苍茫与模糊,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迷惘与无助。春愁的“黯黯”使得夜晚的失眠愈发沉重,给人一种强烈的共鸣。

接下来的“半醒半醉”,不仅描绘了诗人状态的模糊,还隐喻着对生活的无奈。细雨与晴天的交替,既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诗中“望里花光浑暗淡”一句,更是通过花光的暗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最后两句“伏雷未起蛟龙蛰,闲过东风混沌年”,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蛟龙的蛰伏预示着潜在的希望,而“闲过”的态度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整首诗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极目平芜欲化烟”:远眺广袤的平原,景色如烟雾般模糊。
  2. “春愁黯黯不成眠”:春天的愁苦使我无法入眠,心情沉重。
  3. “半醒半醉帘垂地”:神志模糊,窗帘低垂,表现出懒散的状态。
  4. “微雨微晴水拍天”:细雨与阳光交替,水波轻拍着天空。
  5. “望里花光浑暗淡”:远望花影模糊且暗淡,隐喻对美好事物的失落。
  6. “梦中云气太缠绵”:梦境中的云气缠绵,象征着无尽的思绪。
  7. “伏雷未起蛟龙蛰”:雷声尚未响起,蛟龙仍在蛰伏,暗示潜在的力量未被释放。
  8. “闲过东风混沌年”:悠闲度过东风送来的混沌年份,表现对现实的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平原比作烟雾,增强了景象的朦胧感。
  • 拟人:水拍天使自然界有了生命,增添了活力。
  • 对仗:如“微雨微晴”,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潜力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愁: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内心的愁苦。
  • 蛟龙:象征潜在的力量与希望。
  • 雨与晴:象征生活中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极目平芜”中的“极目”意为: A. 目光短浅
    B. 远望
    C. 眼前

  2.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愁苦? A. 微雨微晴
    B. 半醒半醉
    C. 望里花光

  3. “伏雷未起蛟龙蛰”的含义是: A. 雷声已响
    B. 蛟龙已出
    C. 潜在的力量尚未释放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丘逢甲的《春阴和覃孝方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丘逢甲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