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永叔问》

时间: 2025-01-04 08:59:24

班班疏雨寒无定,皎皎圆蟾望欲阑。

应在浮云儘深处,更凭丝竹一催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班班疏雨寒无定,皎皎圆蟾望欲阑。应在浮云儘深处,更凭丝竹一催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疏雨纷飞的寒冷天气,月亮明亮而圆,似乎要落下。月亮应该藏在更深的浮云之中,然而我们可以依靠丝竹乐器的声音来欣赏这一切。

注释:

  • 班班:形容雨水稀疏而连续的样子。
  • 疏雨:指稀疏的细雨。
  • 寒无定:寒意时冷时暖,变化无常。
  • 皎皎:形容明亮。
  • 圆蟾:指圆月,蟾蜍常用来比喻月亮。
  • 望欲阑:意为月亮似乎快要落下。
  • 浮云:指天上的云彩。
  • 丝竹:指古代乐器,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一催看:借助乐声观看月亮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琪,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王琪的诗歌以清新淡雅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琪应友人永叔之问而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与思考,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态度。

诗歌鉴赏:

《答永叔问》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寒冷的雨、明亮的月,呈现出一种清幽的自然美。开头的“班班疏雨寒无定”,通过“班班”一词,传达出细雨的轻盈与寒意的朦胧,给人以一种冷清而又清新的感觉。接着“皎皎圆蟾望欲阑”则将自然景象的静谧与月亮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这里的“圆蟾”不仅直接指代月亮,还象征着团圆与美好的愿望。

诗的后半部分“应在浮云儘深处”,暗示着月亮的美丽并不总是可见,仿佛在云层之中隐藏,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而“更凭丝竹一催看”则巧妙地引入音乐的元素,通过丝竹乐器的声响来催生出对月亮的欣赏,反映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自然美的情境,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柔情。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交融了音乐与情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审美情趣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王琪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班班疏雨寒无定:描绘了细雨的寒冷,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2. 皎皎圆蟾望欲阑:突出月亮的明亮与圆满,象征着美好与团圆。
  3. 应在浮云儘深处:暗示美好事物常常隐藏在表面之下。
  4. 更凭丝竹一催看:通过音乐来引导欣赏,表现出对美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圆蟾”,富有象征意义。
  • 对仗:如“班班疏雨”与“皎皎圆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月亮情感,使其似乎有意愿落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通过音乐的引入,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冷清与变化。
  • 月亮:象征着美好与团圆。
  • 浮云:象征着生活中的迷雾与不确定性。
  • 丝竹: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班班疏雨”形容了什么? A. 雨水稠密
    B. 雨水稀疏
    C. 雨水渐停
    答案:B

  2. “皎皎圆蟾”主要描绘了哪一自然景象?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丝竹”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乐器
    C. 一种食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诗人借助月亮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王琪的《答永叔问》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则更加沉重,体现出对家国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