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慢 其二 执胡琴者九人》

时间: 2025-01-01 16:14:03

捍拨紫槽金衬,双秀萼,两回鸾。

齐学汉宫妆样,竞蝉娟。

三十六弦蝉闹,小弦蜂作团。

听尽昭君幽怨,莫重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轻游慢 其二 执胡琴者九人
作者: 张先 〔宋代〕

捍拨紫槽金衬,双秀萼,两回鸾。
齐学汉宫妆样,竞蝉娟。
三十六弦蝉闹,小弦蜂作团。
听尽昭君幽怨,莫重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九位演奏胡琴的青年,身着华丽的服饰,妆容宛如汉宫女子,争相展现自己的美丽。琴弦上发出蝉鸣般的声音,仿佛小蜜蜂在嬉戏。尽管听过昭君的幽怨之声,却不愿再度弹奏。

注释:

  • 捍拨:指用手拨动琴弦。
  • 紫槽金衬:形容琴的颜色和装饰,紫色的槽和金色的衬托,显得华丽。
  • 双秀萼:描绘花朵的美丽,象征女子的妆容。
  • 齐学汉宫妆样:指模仿汉朝宫女的妆容。
  • 三十六弦:胡琴有三十六根弦,象征音色丰富。
  • 昭君幽怨:指王昭君的悲怨故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先,字公皙,号秋水,宋代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体验。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音乐与美的盛行期,表达了对青春、美丽与乐曲的热爱,同时也隐含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九位青年演奏胡琴的场景,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音乐与美的追求。词的开头,张先以“捍拨紫槽金衬,双秀萼,两回鸾”勾勒出一幅华丽的画面,乐器的色彩与演奏者的妆容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氛。接着“齐学汉宫妆样,竞蝉娟”则将视线转向演奏者,展现出她们的妆容如同汉宫女子般精致,体现了音乐与美的结合。

在音韵上,诗中提到的“三十六弦”与“小弦蜂作团”的描写,生动地传达了音乐的韵律与和谐,仿佛听到了乐声在耳边萦绕。然而,随着“听尽昭君幽怨,莫重弹”的出现,情感的基调却发生了变化,昭君的幽怨声令词人感到惆怅,最终选择不再重弹。这样的对比使得整首词在美与哀愁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张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捍拨紫槽金衬:描绘演奏者拨动华丽的琴弦,营造出生动的音乐场景。
  2. 双秀萼: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妆容,花朵的形象增强了美的感受。
  3. 齐学汉宫妆样:表现了演奏者模仿汉代宫女的妆容,强调了古典美。
  4. 竞蝉娟:形容女子之间的美丽竞争,生动有趣。
  5. 三十六弦蝉闹:乐器音色的丰富与生动,传达了乐声的欢快。
  6. 小弦蜂作团:比喻乐声犹如蜜蜂在团聚,形象生动。
  7. 听尽昭君幽怨:暗示了悲伤的情感,昭君的故事引发了对逝去的感慨。
  8. 莫重弹:表示不愿再弹奏这一悲伤的旋律,蕴含着对往事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弦蜂作团”,用蜜蜂比喻乐声,增加了生动性。
  • 对仗:如“双秀萼,两回鸾”,形成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美的描绘与音乐的表现,反映了青春的短暂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带有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槽金衬:象征华美。
  • 汉宫妆:代表古典美。
  • 昭君幽怨:传达历史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哪一种?

    • A. 古筝
    • B. 胡琴
    • C. 笛子
    • D. 琵琶
  2. 诗中提到的“昭君”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嫱
    • B. 王昭君
    • C. 李清照
    • D. 西施
  3. 诗中提到的“莫重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怀念
    • C. 绝望
    • D. 愤怒

答案

  1. B. 胡琴
  2. B. 王昭君
  3. B.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张先的《少年游慢》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均描绘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但张先的作品更侧重于音乐的表现,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展现了女性内心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