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
时间: 2025-01-17 09:16: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时在临安晚秋登临)
作者: 程垓 〔宋代〕
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又是秋满平湖。
采莲人尽,寒色战菰蒲。
旧信江南好景,一万里轻觅莼鲈。
谁知道,吴侬未识,蜀客已情孤。
凭高,增怅望,湘云尽处,都是平芜。
问故乡何日,重见吾庐。
纵有荷纫芰制,终不似菊短篱疏。
归情远,三更雨梦,依旧绕庭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凉爽的秋天,南方的月亮惊扰了乌鸦,西风吹散了大雁,平湖上又是满秋的景象。采莲的人已经不在,寒色笼罩着菰蒲。曾经听说江南的美好风景,如今却要千里轻寻莼鲈,谁能知道,吴侬(江南人)未曾见过,蜀地的客人已感孤独。站在高处,忧愁更添,湘云消逝的地方,尽是平坦的荒芜。问故乡何时能重见我的家,纵使有荷叶编制的衣服,终究比不上菊花旁边的短篱笆。归来的情感遥远,三更时分的雨梦,依旧环绕着庭前的梧桐树。
注释
- 南月:指南方的月亮,象征宁静的夜晚。
- 惊乌:乌鸦被惊动,暗示秋天的肃杀。
- 西风: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战菰蒲:菰蒲是水生植物,寒色突出了秋天的凄凉。
- 莼鲈:莼菜和鲈鱼,代表江南美食。
- 吴侬:江南人,指代南方的文化。
- 湘云:指湘江的云彩,寓意思念故乡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垓,字惟明,号德懿,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常吟咏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临安的秋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秋天景色的感慨。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值动荡,诗人在此时怀念往日的安宁与美好,流露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开篇以自然景象引入,南月、西风、平湖等元素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随后,采莲人已去,寒色逼人,暗示人事的无常与秋的萧瑟。接下来,诗人提到对江南美景的追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感。
“凭高,增怅望”,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思绪万千的情感,湘云尽处的平芜则象征着对往昔繁华的惋惜与现实的无奈。最后,归乡心切的情感在“归情远,三更雨梦”中被充分展现,梦中的依旧环绕,暗示着故乡的牵挂与对归属的渴望。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秋天、故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与时代背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月惊乌:南方的月亮让乌鸦惊动,暗示宁静的夜晚。
- 西风破雁:秋风吹散了大雁,象征季节的变迁。
- 采莲人尽:采莲的人已经不在,暗示人事的无常。
- 寒色战菰蒲:寒色笼罩着菰蒲,表现秋天的凄凉。
- 旧信江南好景:曾经听说江南的美好风景,表达对家乡的怀念。
- 谁知道,吴侬未识:吴侬(江南人)未曾见过,表达对南方文化的陌生。
- 蜀客已情孤:蜀地的客人已感孤独,表现异乡游子的孤独感。
- 凭高,增怅望:站在高处,感到更加忧愁,表现思乡情切。
- 湘云尽处,都是平芜:湘云消逝的地方尽是平坦的荒芜,表现对往日繁华的惋惜。
- 问故乡何日:询问何时能重见故乡,表达对归乡的渴望。
- 纵有荷纫芰制:即使有荷叶编制的衣服,表达了对家乡的独特情感。
- 归情远,三更雨梦:归乡的情感遥远,三更时分的雨梦,表现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情感的寄托,增强了意境。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亲切感。
- 对仗:如“南月惊乌,西风破雁”,增强了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秋天景色的感叹,表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眷恋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动荡下个人情感的脆弱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月:象征宁静与思乡。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与变化。
- 平湖:象征广阔与宁静,但也暗含孤独与空虚。
- 采莲:象征江南的美好与人事的无常。
- 湘云:象征思乡的情感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 庭梧:象征归属感与温暖的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该词中“南月惊乌”暗示了什么?
- A. 秋天的宁静
- B. 诗人的孤独
- C. 乡愁的情感
- D. 自然的变化
-
填空题:诗中提到“问故乡何日,重见吾___”。
-
判断题:这首词主要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对/错)
答案
- A
- 庐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雨霖铃(寒蝉凄切)》 - 柳永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两首词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月夜忆舍弟》更侧重于亲情,而《满庭芳》则更偏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满庭芳》这首词的美妙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