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四日到张车偶成》
时间: 2024-09-19 21:5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月四日到张车偶成
暗行半日到张车,
石路崎岖趁水斜。
一窟山中成草市,
数株松下见梅花。
居民尽老他无事,
就土为生自有涯。
谁料如今同沸鼎,
不时飞马涨尘沙。
白话文翻译
在正月的第四天,我暗自走了半天才到张车,
石头路崎岖不平,沿着水流向下走。
山中一处洞穴成了集市,
几棵松树下可以看到梅花。
这里的居民大多已年老,他们无所事事,
靠着土地为生,生活有限。
谁曾想如今竟然如同沸腾的鼎,
不时有飞马扬起尘沙。
注释
- 暗行:暗自行走,表示诗人没有明确的目的或是隐秘的状态。
- 张车:地名,作者到达的目的地。
- 石路崎岖:形容道路的艰难。
- 草市:集市,指的是在山中形成的交易场所。
- 居民尽老:村庄里的居民大多已经年老,表示生活的艰辛。
- 就土为生:以土地为生,表明生活的简单和局限。
- 沸鼎:比喻社会动荡不安。
- 飞马:形容快速的马匹,暗指急促的交通或生活节奏。
典故解析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不屈,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仍能绽放的精神。
- 沸鼎:出自《易经》,象征混乱和难以控制的局面,暗指社会的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其诗作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感悟,风格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正月期间,诗人游历至张车,观察了当地的生活境况,结合春节的氛围,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深情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到达张车的旅程,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慨。开篇以“暗行半日”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静谧的氛围。接着通过“石路崎岖趁水斜”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石路的崎岖与水流的倾斜暗示着生活的困难与不易。
“一窟山中成草市,数株松下见梅花”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农村的生机与宁静,草市的繁忙与松下梅花的优雅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乡村生活的简单和纯粹,梅花的意象又传达出一种坚韧的精神。
“居民尽老他无事,就土为生自有涯”反映了乡村的老龄化现象,居民的无所事事与土地为生的限制,使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无奈与困顿。而最后两句“谁料如今同沸鼎,不时飞马涨尘沙”则突出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飞马扬起的尘沙象征着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形成了与前面宁静描写的强烈对比。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的热爱和对社会变迁的深思,既有对过往宁静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行半日到张车:诗人暗自行走,经历了一段时间才到达目的地。
- 石路崎岖趁水斜:描绘了通往张车的道路艰难且崎岖。
- 一窟山中成草市:在山中形成了一个集市,富有生活气息。
- 数株松下见梅花:松树下开着梅花,象征着希望与坚韧。
- 居民尽老他无事:村民大多年老,生活安静,没有太多事务。
- 就土为生自有涯:依靠土地为生,生活有限,暗含对生活的无奈。
- 谁料如今同沸鼎:意外的是如今的生活如同沸腾的鼎,象征动荡。
- 不时飞马涨尘沙:飞马扬起尘沙,表示快速的变化与混乱。
修辞手法
- 对比:宁静的乡村生活与动荡的社会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生活比喻为“沸鼎”,生动形象地表达社会的动荡。
- 意象:梅花与松树的意象,象征着坚韧与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变迁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对人们生活状态的深刻观察,传达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在逆境中依然绽放。
- 松树:象征长寿与坚定,常用于表达对生活的期望。
- 飞马:象征快速变动的社会,暗示生活不再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市”指的是什么? A. 农田
B. 集市
C. 草地
D. 住宅 -
诗人对居民生活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无奈
C. 忽视
D. 恶劣 -
“同沸鼎”中的“沸鼎”比喻了什么? A. 宁静生活
B. 社会动荡
C. 农村景象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作,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对故国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情感。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正月四日到张车偶成》:两者都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但《春望》更注重战乱带来的悲伤,而《正月四日到张车偶成》则通过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的美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