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三
作者:姚合(唐代)
原文展示
微官如马足,祗是在泥尘。
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
簿书销眼力,杯酒耗心神。
早作归休计,深居养此身。
白话文翻译
微小的官职就像马的脚印,只是在泥泞中留下痕迹。
到处都伴随着贫困,终年都在依赖他人。
处理文书消耗了我的视力,饮酒耗费了我的心神。
不如尽早考虑归隐,安静地养护自己的身体。
注释
- 微官:指职位低微的官员。
- 马足:马蹄的印迹,象征微不足道的成就。
- 泥尘:泥土和尘埃,代表生活的艰辛与不堪。
- 趁人:依赖他人,生活不自给自足。
- 簿书:指文书、文件。
- 销眼力:消耗视力。
- 耗心神:耗费心力、精神。
- 早作归休计:早日考虑退隐的计划。
- 深居:深居简出,过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760年-840年),字子云,号少华,唐代诗人,主要活动于中晚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题材见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生活哲理。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姚合在官场中感受到的艰辛与无奈,反映了他对仕途的失望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唐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使得很多知识分子对官场感到失望,选择归隐。
诗歌鉴赏
该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微小官职带来的生活困境和精神负担。开篇“微官如马足,祗是在泥尘”形象地表达了姚合对于微薄官职的无奈与自嘲,暗示了其在官场中如同马足般的微不足道。接下来的两句则更进一步深化了生活的艰辛,“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通过对贫困的直白描写,彰显了他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与依赖。后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的反思,指出文书与酒精消耗了自己的身心,进一步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与逃避。最后的“早作归休计”显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渴望,表达出一种与世无争、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整首诗语言朴素而直白,但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微官如马足”:微小的官职仿佛马蹄印,显得微不足道。
- “祗是在泥尘”:仅仅是生活在泥泞与尘埃中,暗示困顿的生活。
- “到处贫随我”:无论去哪里,贫困都伴随在身边。
- “终年老趁人”:一年四季都依赖他人,表露无奈。
- “簿书销眼力”:处理文书让眼睛疲劳,暗示繁重的工作。
- “杯酒耗心神”:饮酒耗费了心力,反映了精神的疲惫。
- “早作归休计”:提到归隐的想法,表达对现状的反思。
- “深居养此身”:愿意隐居,保养身体,追求内心的平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微官如马足”比喻低微的官职,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较为平衡,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微薄官职的无奈,生活困顿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
意象分析
- “马足”:象征微薄与无力,暗示官职的低微。
- “泥尘”:代表生活的艰辛与不堪。
- “簿书”:象征繁琐的官场事务,带来身心的负担。
- “杯酒”:暗示借酒消愁,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微官如马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官职的自豪
- B. 对官职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足
- D. 对他人的依赖
- 答案:B
-
“早作归休计”指的是什么?
- A. 努力工作
- B. 早日归隐
- C. 继续奋斗
- D. 改变生活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杯酒耗心神”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对酒的喜爱
- B. 对生活的厌倦
- C. 对朋友的怀念
- D. 对工作热情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与思考。
- 王维《终南山》:描绘隐逸生活的诗。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合的《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三》和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关注个人的无奈与隐逸,后者则表达了豪情与对人生的豁达。两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姚合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