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路金坡》
时间: 2025-01-17 09:1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漏迟
路金坡
作者: 吴梅 〔近代〕
锦江春事少,草堂无恙,苦吟人杳。
殢酒看花,休计近来愁抱。
回首西园赋笔,空梦里珠香萦绕。
窥镜笑,庾郎鬓影,都非年少。
短衣染编京尘,甚此夕当歌,有人凄啸。
万里南云,闲了故园花草。
静里一樽相对,尽过客留题凡鸟。
寒衣悄,铜街尚馀残照。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锦江景色已不再,草堂依然安好,但苦吟的诗人却无影无踪。
喝酒赏花,不必再去计较最近的忧愁。
回头望向西园写作,梦中只剩珠香在萦绕。
对着镜子微笑,庾郎的鬓影,都已不再年轻。
短衣沾染了京城的尘土,这个夜晚正当歌唱,却有人在凄声啼哭。
万里南方的云彩,让故乡的花草显得闲适。
静静地对着一樽酒,所有的过客都在这里留下了题词。
寒衣悄然,铜街上仍留有残余的灯光。
注释
- 锦江:指的是四川成都的锦江,因其春景而出名。
- 草堂:指的是杜甫草堂,是杜甫生前所居之地,象征着诗人隐居的地方。
- 殢酒:沉醉于酒。
- 庾郎:指庾信,古代著名诗人,代表着年轻时光。
- 短衣染编京尘:短衣沾染了京城的尘土,象征着诗人对都市喧嚣的感受。
- 寒衣:指冬天的衣物,表达了季节的变迁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梅(1884-1953),字子华,号梅庵,近现代著名诗人。吴梅的诗风典雅,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玉漏迟》创作于吴梅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细节,表达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玉漏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锦江、草堂的安宁与诗人的孤独,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情。开篇以“锦江春事少”引入,瞬间营造出春意渐逝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感叹往日的繁华已不再。接下来的“草堂无恙,苦吟人杳”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吟者在宁静的环境中与世隔绝的状态。
在“殢酒看花”的字句中,诗人通过饮酒赏花来寻求短暂的快乐,然而却又掩盖不了心中的忧愁。随着“回首西园赋笔”,诗人回忆往昔,梦中只剩珠香缭绕,象征着对美好过往的怀念。接着,诗人用“窥镜笑,庾郎鬓影”的自嘲,揭示了年华已逝的无奈与感伤。
“短衣染编京尘”则透露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最终的“寒衣悄,铜街尚馀残照”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孤独,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无助。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沉思与对青春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江春事少:春天的锦江风光已然稀少,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 草堂无恙,苦吟人杳:草堂依然安好,但苦吟的诗人却无影无踪,反映出孤独感。
- 殢酒看花,休计近来愁抱:沉醉于酒与花,却不去计较心中的忧愁,体现出逃避现实的心态。
- 回首西园赋笔,空梦里珠香萦绕:回忆西园的写作时光,美好的梦境在心头萦绕。
- 窥镜笑,庾郎鬓影,都非年少:面对镜子自嘲,庾郎的年轻形象已不复存在,反映出对流逝青春的感慨。
- 短衣染编京尘:短衣沾染了京城的尘土,象征着城市生活的沉重。
- 甚此夕当歌,有人凄啸:这个夜晚本应歌唱,却有人在凄声呜咽,揭示出生活的悲哀。
- 万里南云,闲了故园花草:南方的云彩让故乡的花草显得悠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静里一樽相对,尽过客留题凡鸟:静静地对着一樽酒,过客留下的字句就像平凡的鸟儿一样。
- 寒衣悄,铜街尚馀残照:寒衣静悄悄,铜街上仍留有微弱的光亮,暗示了孤独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庾郎的鬓影,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岁月的无情。
- 对仗:如“殢酒看花,休计近来愁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珠香萦绕”,让无形的香气具有人性,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变迁、孤独的吟者以及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人在诗中呈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入思索和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江:象征着美好的自然和青春的岁月。
- 草堂:代表了诗人的隐居生活和精神追求。
- 珠香:象征着美好的记忆与青春的回忆。
- 南云:代表着故乡的向往与思念。
- 寒衣:象征着孤独与岁月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漏迟》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吴梅
C. 白居易 -
“殢酒看花”中“殢”字的意思是? A. 享受
B. 沉醉
C. 观赏 -
诗中提到的“庾郎”指的是谁? A. 庾信
B. 李白
C. 杜甫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 - 描述了战乱中的故乡,情感沉重,反映出对家国的忧虑。
- 《静夜思》 - 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玉漏迟》在思乡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吴梅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