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月夜》
时间: 2025-01-19 16:5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窗明月峭。寒侵翠幌,博山香袅。风触帘旌,一片疏阴轻扫。冷露暗吹衣袂,空望断碧云缥缈。芳信杳。栏杆倚处,倦闻鹃鸟。青溪几度清游,想燕子人家,绿波空绕。好景匆匆,依旧翠深红老。为问素光千里,甚偏向文园孤照。情暗恼。铜壶又催春晓。
白话文翻译:
夜晚窗前明亮的月光如刀刃般尖锐,寒意侵袭着翠色的帷帐,博山香烟袅袅上升。微风轻轻拂动帘子,洒下一片稀疏的阴影。冰冷的露水暗暗吹拂着衣袂,我空望着那断断续续的碧云,心中满是惆怅。芳信已经杳无音讯。倚在栏杆上,感到倦怠,只能听见杜鹃的鸣叫。青溪几度清游,我想起燕子归来的家,绿波在水面上空绕,好景匆匆而逝,依旧是那深绿已老的红色。问那明亮的月光,为什么它偏偏孤单地照着文园千里?心中暗自生气。铜壶又催促着春天的来临。
注释:
- 峭:形容月亮明亮而高峻。
- 翠幌:指翠绿色的帷幕。
- 博山香:博山香是一种香料,这里形容香气袅袅升起。
- 疏阴:稀疏的阴影。
- 芳信:指爱情的信件或消息。
- 倦闻:疲倦得只想静静地听杜鹃叫。
- 青溪:清澈的溪水。
- 素光:指明亮的月光。
- 铜壶:指用来计时的铜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过春山(生卒年不详)为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其诗风清丽而富有情趣,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这首《玉漏迟·月夜》创作于清代,正值作者在月夜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对往事的追忆,背景可能是其个人经历或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开篇描写夜窗明月,营造出清冷的氛围,寒气侵袭,体现出一种孤独的感受。博山香的袅袅上升,与冷风中的帘旌形成对比,既有美感,又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
接着,诗人用“冷露暗吹衣袂”来表现夜晚的凉意和内心的不安,望着断断续续的碧云,情绪愈加低沉。栏杆倚处,听着杜鹃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思念和无奈。诗中提到的青溪和燕子人家,既是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在表达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质疑那皎洁的月光为何偏偏照亮孤独的文园,暗示着他内心的烦恼和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窗明月峭”——夜晚窗前的明月如刀刃般锋利,营造出清冷的气息。
- “寒侵翠幌,博山香袅”——寒意渗透翠色的帷帐,博山香气轻轻飘散。
- “风触帘旌,一片疏阴轻扫”——微风拂动帘子,洒下一片稀疏的阴影。
- “冷露暗吹衣袂,空望断碧云缥缈”——冷露轻轻吹拂衣袂,我空望着那飘渺的碧云,心中惆怅。
- “芳信杳”——爱情的信件已无音讯。
- “栏杆倚处,倦闻鹃鸟”——倚着栏杆,感到疲倦,只能听到杜鹃的鸣叫。
- “青溪几度清游”——青溪几度清流,我游玩其中。
- “想燕子人家,绿波空绕”——想起燕子归来的家庭,绿波在水面上空绕。
- “好景匆匆,依旧翠深红老”——美好的景色匆匆而逝,依旧是那深绿已老的红色。
- “为问素光千里,甚偏向文园孤照”——问那明亮的月光,为什么它偏偏孤单地照着文园千里?
- “情暗恼”——心中暗自生气。
- “铜壶又催春晓”——铜壶又催促着春天的来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刀刃,形象生动。
- 拟人:冷露“暗吹”,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特点。
- 对仗:如“寒侵翠幌,博山香袅”,形成工整的结构。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静谧的月夜,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回忆的追寻,展现出浓厚的抒情氛围。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寒:代表着内心的冷清与孤寂。
- 博山香: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过往。
- 杜鹃鸟: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青溪: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青春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窗明月峭”中的“峭”字意为: A. 锋利 B. 高大 C. 暗淡 D. 圆润
-
“芳信杳”是指: A. 爱情的信件消失 B. 美好的景色 C. 青溪流水 D. 远方的孤独
-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D. 乡愁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过春山的《玉漏迟·月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夜为主题,但前者更多地表达孤独与思念的复杂情感,而后者则更为直白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