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8:29: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漏迟二首 其二
作者:李慈铭 〔清代〕
暗蛩啼近牖,沉沉渐觉,池添宫漏。
才卷桃笙,已道枕函冰透。
不奈天街旅橐,碎打得秋心僝僽。
灯似豆。空阶夜雨,愔愔来又。
回头五十三年,消几曲清歌,几壶醇酒。
白发红颜,事事总成孤负。
天际轻阴未散,早过了斜阳时候。
归去否。青山也如人瘦。
白话文翻译
在窗边,昏暗的秋虫在啼鸣,渐渐意识到时光流逝,池塘水中的滴漏声愈加清晰。刚刚收起桃笙,枕头里的冰冷也已透出。无法忍受天街上匆忙的行李,打碎了那颗秋天的心。灯光像豆子一样微弱,空荡的台阶上夜雨轻轻落下,幽静又来。回首五十三年,消逝了多少曲调的清歌,多少壶醇香的美酒。白发苍苍的我和昔日的红颜,事事都难逃孤独的结果。天边的轻云尚未散去,斜阳的时光早已过去。归去吗?连青山也似乎变得瘦弱。
注释
- 蛩:秋虫,也叫蟋蟀。
- 宫漏:指水滴声,形容时间的流逝。
- 桃笙:一种乐器,用桃木制成的笛子。
- 旅橐:旅行的行李,象征人生旅途的匆忙与无奈。
- 愔愔:形容静谧、安静的样子。
- 白发红颜:指年长之人和往日的美好。
- 青山:象征人生的旅途和岁月的沉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约1812-1860),字寿卿,号清溪,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丽的风格著称。李慈铭的诗歌多描写自然与人生感悟,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成作于作者晚年,正值人生的回顾期,面对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往昔的感慨和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玉漏迟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与感伤。开篇“暗蛩啼近牖”,以秋虫的鸣叫引入,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沉沉渐觉,池添宫漏”,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对生命流逝的深刻体悟。随着“才卷桃笙,已道枕函冰透”,诗人自述在音乐与孤独之间的挣扎,表现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回头五十三年,消几曲清歌,几壶醇酒”,这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对岁月的回顾,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思念与失落。白发红颜的对比,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感。最后,诗人以“青山也如人瘦”作结,将自然与人自身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人生的脆弱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蛩啼近牖:夜深人静,秋虫在窗外啼鸣,暗示孤独的氛围。
- 沉沉渐觉,池添宫漏:夜色加深,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水滴声响显得更加清晰。
- 才卷桃笙,已道枕函冰透:刚收起乐器,感到枕头的冰冷,象征着失去的温暖。
- 不奈天街旅橐,碎打得秋心僝僽:无奈于匆忙的人生旅途,心情被击碎。
- 灯似豆:灯光微弱,暗喻人生的脆弱。
- 空阶夜雨,愔愔来又:夜雨滴落,空荡的台阶静谧而又孤寂。
- 回头五十三年:回首往事,时间的概念浮现。
- 消几曲清歌,几壶醇酒: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追忆。
- 白发红颜,事事总成孤负:白发与年轻时的美好对比,人生的失落感。
- 天际轻阴未散,早过了斜阳时候:时间已晚,轻云尚未散去。
- 归去否:对归属感的追问。
- 青山也如人瘦:自然界的变化反映个人的衰老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豆子,形象生动,表现微弱。
- 拟人:表现秋虫的啼鸣,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白发红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孤独,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揭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和自然的变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虫:象征孤独和生命的脆弱。
- 灯:象征生命的希望与微弱。
- 青山:象征人生的旅程与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蛩”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秋虫
C. 一种植物
答案:B -
诗人回首多少年? A. 30年
B. 53年
C. 70年
答案:B -
“灯似豆”是用于形容什么? A. 黑暗
B. 微弱
C. 明亮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李慈铭的作品在主题上有共通之处,均对时间的流逝与人生感慨有深刻的描写,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李慈铭则倾向于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慈铭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