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兰江吟眺》
时间: 2025-01-19 18:02: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山眉爽入横漪。画色满江扉。夕日明来,水烟散去,风絮落微微。碧遥青远知何极,坐对息尘机。北溆鸥群,西湾渔桨,来往总相依。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山峦如眉毛般清晰,映入水面波光荡漾。夕阳明亮地照耀,水汽渐渐散去,微风中飘落着柳絮。远处的碧空和青山,不知尽头有多远,我静坐在这里,享受这宁静的时光。北边的湖面上,鸥鸟成群,西湾的渔船轻轻摇曳,行人来往,彼此相依。
注释
- 眉爽:形容山的轮廓如眉毛般清晰。
- 横漪:指水面上的波纹。
- 画色:水面如画般美丽的颜色。
- 水烟:指水面上的雾气。
- 息尘机:指静坐时不思杂事,心灵安宁。
- 北溆:北边的湖泊。
- 鸥群:成群的鸥鸟。
- 西湾:西边的湾区。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燮,清代著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姚燮游览兰江时,正值夕阳西下,水面烟雾缭绕,诗人被这美景所触动,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少年游 兰江吟眺》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抒情诗,展现了清代诗人姚燮的独特情感。诗的开头通过“四山眉爽入横漪”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的清晰与波动,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的自然景象。接下来的“画色满江扉”则将水面的美丽与画作相提并论,暗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夕阳的映照让整个景色更为迷人,而“水烟散去,风絮落微微”则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在“碧遥青远知何极”中,诗人表现出对无尽自然的思考,仿佛在沉思人生的意义与方向。最后一句提到的“北溆鸥群,西湾渔桨”,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一种安宁而美好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情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山眉爽入横漪:描绘山峦的清晰轮廓与水面的波纹,展现自然的美丽。
- 画色满江扉:将水面比作画卷,强调了景色的优美。
- 夕日明来,水烟散去,风絮落微微:夕阳的光辉使得水雾散去,营造静谧的氛围。
- 碧遥青远知何极:表达对遥远自然的迷惘与思考。
- 坐对息尘机: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 北溆鸥群,西湾渔桨,来往总相依:描绘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生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烟散去,风絮落微微”,通过比喻增强意境。
- 对仗:如“北溆鸥群,西湾渔桨”,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稳重与宁静。
- 水:象征流动与变化。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
- 鸥鸟: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四山眉爽”描绘了什么?
- A. 清晰的山峦
- B. 晦涩的景象
- C. 纷乱的景色
-
“碧遥青远知何极”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无尽自然的迷惘
- B.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景色,但更多强调了孤独的情感。
- 李白的《庐山谣》则展现了对壮阔自然的赞美,与姚燮的细腻描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