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题汪季路太丞魏野草堂图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奉常夫子半钱无,不问田园况室庐。
间道买来新宅子,借看却是草堂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现状的思考。诗中提到一位常奉的夫子,虽然没有一文钱,却不在乎田地和房舍的价值。偶尔买来一处新宅子,看到的却是一幅草堂的画。
注释:
- 奉常夫子: 古代对某位地位较高的官员的称呼,通常是指尊重的老师。
- 半钱无: 意思是连一半的钱也没有,形容十分贫困。
- 田园: 指土地和农田,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富足。
- 室庐: 指房屋、居所。
- 间道: 指偶尔、意外地。
- 借看: 指以借的方式来看一看。
- 草堂图: 一幅描绘草堂的图画,象征简朴的田园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颇为贫困之时,表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这一时期,南宋的社会动荡,使得许多文人追求隐逸生活,诗中反映了这种心态。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题汪季路太丞魏野草堂图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对田园生活向往的诗篇。诗中通过对“奉常夫子”的描绘,表现了一个虽身处贫困却不屈从于物质世界的理想形象。诗人的思维在对生活的反思中游走,他以“半钱无”的状态,揭示了对财富的漠视。生活的简单与纯净在这里被强调,反映出一种对俗世的超脱。
“间道买来新宅子”,一方面是对现实生活的不得已,另一方面又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最后的“借看却是草堂图”,则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草堂图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田园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内心依然向往着那种宁静和简单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以轻松的笔调,表达了对生活哲学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南宋文人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奉常夫子半钱无”:描绘一位尊重的老师,生活困窘。
- “不问田园况室庐”:他对田地和房屋的价值毫不在意。
- “间道买来新宅子”:偶然得到一处新房。
- “借看却是草堂图”:而看见的却是一幅理想中的草堂景象。
-
修辞手法:
- 对比: 现实的贫困与理想的草堂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 草堂象征着理想的田园生活,反映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述个人生活的困境,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物质世界的淡泊,体现了南宋文人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草堂: 代表着田园生活的简朴与安宁,象征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钱财: 反映出社会对物质的重视与个人对生活哲学的选择,表现出一种对物质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奉常夫子”是什么意思?
- A. 一位贫穷的读书人
- B. 一位尊重的老师
- C. 一位富有的官员
-
“草堂图”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的富裕
- B. 理想的田园生活
- C. 一种奢华的享受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杨万里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杨万里更着重于对物质世界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心灵的归宿和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