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道士,并叙》
时间: 2025-01-19 19:4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人只数曹将军,谁知虎头非痴人。
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
故教世世作黄冠,布袜青鞋弄云水。
千年鼻祖守关门,一念还为李耳孙。
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馀习至今存。
五十之年初过二,衰颜记我今如此。
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
白话文翻译:
人们只知道曹将军的威名,谁能知道虎头道士并非痴人。腰间的大羽毛有什么了不起,脸上的三根胡须自有其神韵。平生我常常戏弄那些公子,曾经在岩石间嬉戏玩耍。为此使得后人世世代代戴上道士的黄冠,穿着布袜青鞋在云水之间游荡。千年之前的鼻祖守住了关门,而我一念之间还认为自己是李耳的后代。香火的旧缘何时才能尽绝,丹青的余习至今仍在。五十年岁月初过二,我的衰老面容如今竟是如此。他日我若能指向那些贤者,谁能知道我正是香山的老居士。
注释:
- 曹将军:指曹操,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
- 虎头:指道士。
- 大羽:指道士所佩戴的羽毛,象征道教的法器。
- 三毛:指道士的胡须,寓意其道德修养和神秘气质。
- 黄冠:道士的帽子,象征道教身份。
- 云水:指道士的生活状态,寄情于自然。
- 李耳:指老子,道教的创立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洒脱、幽默的方式展现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道教和人生的思考。在经历了政治波折和个人磨难后,苏轼更加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李道士,并叙》展现了苏轼对道教的赞美和对自身经历的深刻反思。诗中开头便以曹操作为对比,强调了自己与传统英雄的不同,暗示道教的智慧与世俗的权势无关。接着,诗人通过描写道士的形象,表现出对道教生活的向往和对逍遥自在的追求。诗中“香火旧缘”和“丹青馀习”的对比,展现了苏轼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表现了一种对人生无常和宇宙永恒的感慨。最后,诗人用“他时要指集贤人”表达了对道士身份的自豪和对道教文化的认同。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洒脱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人只数曹将军,谁知虎头非痴人。
开篇以曹操为例,暗示世人常常只看重显赫的地位,忽略了深藏的智慧。 -
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指出道士的外表装饰并不重要,真正的神韵在于其内涵。 -
平生狎侮诸公子,戏著幼舆岩石里。
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嬉戏的无忧无虑,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故教世世作黄冠,布袜青鞋弄云水。
表达了道教对后代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千年鼻祖守关门,一念还为李耳孙。
反映了道教的渊源,暗示诗人对道教传承的自豪感。 -
香火旧缘何日尽,丹青馀习至今存。
诗人感慨道教的文化传承,将个人的修习与道教的香火相联系。 -
五十之年初过二,衰颜记我今如此。
对自己年岁已高的感慨,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思索。 -
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
结尾以自称香山老居士,表明了对身份的认同和自豪。
修辞手法:
- 对比:曹将军与虎头道士的对比,反映出对英雄与智者的不同理解。
- 夸张:用“千年鼻祖”表达道教传承的悠久。
- 比喻:用“香火”象征道教文化的延续。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道教文化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曹将军:象征权力与地位。
- 虎头:象征道教的智慧与深邃。
- 黄冠:道士身份的象征。
- 云水:代表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曹将军”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曹操
- C. 孙权
-
“香火”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道教文化的传承
- B. 个人的财富
- C. 自然的变化
-
诗人在结尾自称为哪位道士?
- A. 道教鼻祖
- B. 香山老居士
- C. 李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对自然的赞美与哲理的思考。
- 《将进酒》:李白的豪放与人生观。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诗风:苏轼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与道教文化,李白则更倾向于对自由和豪放的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道教文化研究》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