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留滞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何期踪迹又迟留,
行止於人自不由。
梦境固知空似蚁,
生涯却笑拙于鸠。
碧涵一镜晴天阔,
翠拥千峰宿雨收。
从此公馀须杖履,
未应草草度春休。
白话文翻译:
谁曾想我的踪迹又迟迟停留,
行与止完全由人而定。
梦中的景象固然如蚂蚁般渺小,
而我的生涯却讥讽自己像个笨鸠。
碧绿的湖面如一面镜子,晴空宽广无边,
翠绿的山峰包裹着刚散去的细雨。
从今往后闲暇时光需借助拐杖,
不应草率地度过这个春天的闲暇。
注释:
字词注释:
- 何期:意为“谁曾想到”。
- 踪迹:指行踪、足迹。
- 梦境:指梦中所见的景象。
- 蚁:蚂蚁,形容渺小。
- 鸠:指一种鸟,常用来比喻愚笨。
- 碧涵:指水面碧绿如镜。
- 翠:指青翠的山峰。
- 公馀:闲暇的时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风格清新自然,以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诗人某次游历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留滞》通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梦境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开篇“何期踪迹又迟留”,便引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慨,表明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行止於人自不由”,进一步强化了人生的无奈,人的行动与选择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
在梦境和生涯的对比中,诗人用“固知空似蚁”与“却笑拙于鸠”来形象化梦境的短暂与生活的笨拙,揭示出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梦境似蚁,说明梦中所见的幻想虽多,却又无足轻重;而现实生活中常常要面对的愚笨与困境,令诗人感到无奈与悲哀。
“碧涵一镜晴天阔,翠拥千峰宿雨收”,此二句用极美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湖面如镜,山峰苍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美的享受。
最后两句“从此公馀须杖履,未应草草度春休”,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意识到在忙碌与疲惫中,应该更加珍惜时间,不应草率度过美好的春天,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责任感与珍重。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还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期踪迹又迟留:意外的发现自己停滞不前。
- 行止於人自不由:人的行动与停留受外界影响,难以自主。
- 梦境固知空似蚁:梦中的幻想虽然丰富,但如蚂蚁般微不足道。
- 生涯却笑拙于鸠:生活中反而显得愚笨,像鸠鸟一样。
- 碧涵一镜晴天阔:湖面如镜,晴天显得宽广。
- 翠拥千峰宿雨收:山峰环绕,雨后显得更加青翠。
- 从此公馀须杖履:今后在闲暇时需借助拐杖。
- 未应草草度春休:不应草率地度过春天的闲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境固知空似蚁”,将梦境与蚂蚁进行比较,形象生动。
- 对仗:如“碧涵一镜”和“翠拥千峰”,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活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人在感叹生活的无奈中,提醒自己珍惜时间,享受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踪迹:象征生命的行程与追求。
- 梦境:代表理想与幻想。
- 湖:象征宁静与反思。
- 山峰:象征自然的伟岸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何期踪迹又迟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惊讶
B. 失落
C. 快乐
D. 忧愁 -
“梦境固知空似蚁”的意思是? A. 梦境很大
B. 梦境很小
C. 梦境很有意义
D. 梦境与现实相同 -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珍惜时间
C. 自然的美
D. 梦的短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国家动乱带来的忧愁;而刘学箕的《留滞》则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反思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